5月21日下午,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副院長崔偉奇應邀作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哲學論文寫作與規范》的專題講座。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師生線下參會,心理學系主任助理何曉松致開場詞,對崔偉奇教授的學科背景、研究領域進行了介紹,并對參會師生的到來表示歡迎。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不僅在認識上引發了人們對“超級人工智能”或“奇點臨近”的深切關注,而且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學術界對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認識與反思。
崔偉奇教授以西方哲學史“數本原”思想為切入點,并梳理了自古希臘以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笛卡爾到萊布尼茨的哲學思想中所蘊含的“人工智能”思想淵源,據此提出人工智能是具有哲學性的。自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提出“人工智能“一詞以來,學界對于“什么是智能”尚未形成共識,因而,對“人工性”的把握有助于我們深化對人工智能基礎的認識以及對人工智能發展趨勢的研判。
為應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對人文社科哲學論文寫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崔偉奇教授從思想、語言、實踐三個方面對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進行論述,突出人類智能所具有的反思性和超越性。崔教授指出,哲學論文寫作與規范需聚焦能力培養與考核,在寫作中要避免堆砌史料、缺乏觀點、“六經注我”、穿鑿附會。
崔偉奇教授結合自己對時代背景、科技前沿的關注和科技哲學新范式發展的思考,幫助大家拓寬視野,引導大家對人工智能哲學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師生們圍繞哲學、心理學、教育學、人工智能與神經科學等不同學科背景和專業領域,各抒己見,展開了深入討論。
崔偉奇教授的精彩講座后,孔燕教授代表全體師生對崔偉奇教授的精彩講座再次表示感謝。
崔偉奇教授此行還參加了師生座談會,就哲學與心理學的關系問題與心理學系師生代表展開了有益的討論。
崔偉奇,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秘書長,《自然辯證法研究》副主編。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創新發展戰略委員會副主任。北京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市哲學會理事。
(科技哲學系 劉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