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第二屆“學者面對面”沙龍活動在中校區藝術教學中心三樓會議室舉辦。本次活動邀請的嘉賓是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科技哲學系執行主任徐飛教授,分享的主題為《學人自省:一部書,一百年,一個理》。
沙龍伊始,徐飛教授分析了錢鐘書的生平。錢鐘書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巨匠,以其犀利的社會諷刺和深邃的文學內涵著稱。《圍城》作為他的代表作,自問世以來便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徐飛教授從錢鐘書的求學經歷、學術背景、文學創作到個人生活,為聽眾勾勒出了一個多面立體的文學形象。
在人物解讀環節,徐飛教授提到了《圍城》中的幾位核心人物:方鴻漸、蘇文紈、唐曉芙和趙辛楣,分析了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成長背景及其在小說中的象征意義。方鴻漸的矛盾性格和對現實的無奈,蘇文紈的世故與機智,唐曉芙的純真與理想主義,以及趙辛楣的現實主義和功利性,徐飛教授生動的講述為在場的同學們呈現了一場思想盛宴。徐教授指出,《圍城》不僅僅是一部講述愛情和婚姻的小說,更是一部深刻揭示社會現實和人性弱點的作品。他通過對小說中幾個關鍵情節的分析,如方鴻漸的偽造文憑、與諸多女性的復雜關系以及最終的婚姻選擇,展示了錢鐘書對于以方鴻漸為代表的小知識分子的深刻批判和對人性的獨到見解。
徐飛教授還強調了《圍城》中獨特的諷刺手法。他認為,錢鐘書透過諷刺這種辛辣的寫作方式,不僅讓讀者在笑聲中反思,更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社會上存在的普遍問題。《圍城》中的許多經典語句,如“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至今仍被廣泛引用,體現了錢鐘書卓越的語言天賦和敏銳的思想見解。徐教授呼吁在場的年輕人,不僅要閱讀《圍城》,更要大量閱讀其他書籍,開卷有益,希望大家理性吸收作者的個人思考與人生經驗。
一小時的分享如同鑰匙輕啟智慧之門,引領同學們踏入思考的新境界。接下來的互動交流討論也很熱烈,同學們提出問題,老師的解答引發現場陣陣掌聲。沙龍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期待下一屆學者面對面。
參與心得
陳婉京 化學
報名這次活動的時候,我期待老師給我們分享圍城內或圍城外的人如何自處。但是聽完徐老師極具感染力的分享后,我發現對于這個問題,徐老師自身的狀態就是答案,以一種樂觀灑脫的心態,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分享過程中對書中片段的解讀結合現實,作為聽眾的體驗感太棒了!
牟發達 化學
一場簡短的座談分享,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徐飛教授用他獨具風格的介紹和敘述給我們描繪了庚子賠款下中國留學生的情態種種。以《圍城》為載體,以錢鐘書的生平為開端,在徐教授的旁征博引和真知灼見中,我感受到年輕人在困境中也應該常開卷,常開心,常開懷。
徐飛教授與師生們合影留念,本次沙龍活動圓滿結束。
徐飛,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哲學系執行主任。哈佛大學科學史系、劍橋李約瑟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首批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技術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安徽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長,《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學研究》雜志編委。長期從事科技哲學與科學史、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研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各類著作十余部,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主編《科學大師啟蒙文庫》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推薦的百種優秀圖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