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pkvea"><ins id="pkvea"></ins></menuitem>
<progress id="pkvea"></progress>
<option id="pkvea"></option>
    1. <menuitem id="pkvea"></menuitem>

        1. <samp id="pkvea"><ins id="pkvea"><ruby id="pkvea"></ruby></ins></samp><samp id="pkvea"></samp>

            《感知與錯覺——視錯覺科學藝術展》

            發布者:賈倩發布時間:2024-05-21瀏覽次數:731

            5月17日下午三點,《感知與錯覺——視錯覺科學藝術展》于合肥市圩·美術館開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普文化產業專委會主任周建強教授,合肥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張纓,合肥市包河區政府副區長霍錦秀,合肥市科學協會副主席楊德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講席教授、人文學院執行院長石云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研院新媒體研究院院長周榮庭,合肥市現代科技館館長孫裴蘭,北京科技教育促進會副理事長何丹,安徽省博物院展覽設計部主任段磊研究員、合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胡玉及漫畫藝委會主任韓樹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育基金會基金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欣依,著名策展人、評論家顧振清,上海領路人文化傳播公司總監盧凱,合肥磐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舒玉恒等領導嘉賓出席了開幕儀式。

            部分開幕式嘉賓

            周建強、張纓、霍錦秀、石云里、代表參展藝術家蔣煥、特邀評論家顧振清及策展人孫越副研究員分別發言,對展覽表示祝賀,并從不同角度表達對藝術科學融合的理解。

            周建強發言

            石云里發言

            本次展覽由中國科大人文學院、中國科大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安徽省科學藝術融合創新實驗室主辦,由合肥圩·美術館、北京奇見展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并由中國科大教育基金會、中國科大科技傳播系、安徽省科普文化產業協會、合鍛智能協辦。

            聯合策展人華興陪同參展藝術家參觀合鍛智能

            聯合策展人華興陪同藝術家、特邀評論家參觀國家能源研究院

            此次《感知與錯覺》展覽,是策展人孫越副研究員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展開的一項名為“視錯覺中的藝術與科學交叉學科研究”項目的中期成果之一,旨在從“視錯覺”這一與藝術家和科學家關系最為直接而緊密的課題出發,在中國的藝術家與科學家之間,搭建一座共同探索自然奧秘的橋梁。

            藝術家與科學家座談會現場

            著名美術史論家陳履生、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普文化產業專委會主任周建強、中國科大人文學院執行院長石云里、中國科大先研院新媒體研究院院長周榮庭擔任學術指導。著名策展人、評論家顧振清擔任特邀評論家。開幕典禮之前,孫越組織了一場由參展藝術家、評論家與中國科大不同學科科學家、科技史和科學傳播著名學者們之間的對談活動,意在為藝術與科學在合肥的深度融合搭建新平臺。

            藝術家與科學家座談會現場

            石云里教授在座談會上發言

            周榮庭教授在座談會上發言

            視錯覺(Optical Illusion, 也稱為視覺錯覺)是由視覺系統引起的錯覺。由于人類在神經生物學、心理學方面存在許多先天性客觀限制,如視神經系統的成像機制的有限性、先驗心理的難以規避性、慣性思維方式的存在等等,現實世界經由人類感知而形成的認識常常是錯誤的,而人類早已習慣這些錯誤,并常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它們。

            李可政

            《20161015》

            布面丙烯

            180×360cm

            2016年

            許仲敏 

            《轉山》

             動態機械裝置 

            水晶, LED, 機械傳動 

            Φ81cm(w) x 120cm(h) 

            2017 年

            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現實只不過是一個錯覺,雖然這個錯覺非常持久。”(Reality is merely an illusion, albeit a very persistent one.)。人類對于錯覺的認知和應用歷史由來已久,而我們對視錯覺的探索也遠遠從未抵達終點。

            華興 

            《看vs見》 

            布面丙烯 

            150X450cm 

            2022 年

            西方現代科學領域有諸多來自物理學、天文學、心理學、光學、神經生物學等學科的科學家深入研究“視錯覺”現象,但這一主題在中國當代科學界開展的研究較少,而藝術史學家貢布里希的一部《藝術與錯覺》卻似乎吸引了中國當代藝術家四十多年來對“錯覺”主題的持續研究與創作,他們以直覺、感性的藝術語言去表達對視錯覺的研究與認知,自然形成了科學與藝術的交叉。

            孟祿丁

             《元速》組畫 

            布面油畫 

            145cm x8 

            2010-2011年

            這種當代藝術界對“視錯覺”的廣泛關注和運用,使得中國當下的“視錯覺”研究呈現出獨特的藝術化整體趨勢。

             陳志遠                                        陳志遠

            《100秒》(后)                         《叢生》(前)

                 實木/電動馬達                         實木/304不銹鋼條

            300*300*400cm                       300*300*400cm

            2022年                                         2017年

            楊千

            《內視》*2、《生命之光》*4、《異度》*1

            綜合材料

            直徑40cm-150cm

            2022-2023年

            如何讓中國當下藝術化的“視錯覺”研究與科學領域的研究相互融合,推動中國科學界在“視錯覺”領域更廣泛的關注和研究,是“視錯覺中的藝術與科學交叉學科研究”課題和《感知與錯覺》系列展覽的愿景之一。

            莫芷

            《元像素》

            布面涂料

            150x150cm

            2019年

            展覽現場第一部分:“科學視角下的視錯覺藝術”

            展覽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學視角下的視錯覺藝術”,展出10位中國當代藝術家探索感知與錯覺的藝術作品;第二部分展示了14種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視錯覺基本模型”;第三部分以一組視神經系統的科學可視化插圖,從神經生物學角度展現了部分“視錯覺科學原理”,既是對合肥這座國際著名的科學之城的致敬,更是在“以藝術作為探索科學世界的一種基本方法”(弗蘭克·奧本海默)的偉大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展覽意在搭建藝術家與科學家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在合鍛智能和國家能源研究院的支持下,從北京和上海遠道而來的藝術家們參觀了亞洲最大的鍛造業生產線與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圖(左):展覽第二部分:14種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視錯覺基本模型”

            圖(右):展覽第三部分:科學視角下的視錯覺藝術

            曾浩

            《幻像·多維時空》

            布面油畫

            60x80cm

            2019-2022

            “視錯覺中的藝術與科學交叉學科”研究及展覽獲得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培育項目、2024年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文科基金項目、2024年度唐仲英基金項目資助。

            蔣煥

            《花非花之3》

            紙本油彩

            75x37.5cm

            2022年

            廖建華

            《LJH20240318》

            布面丙烯

            150X150cmX2

            2024年


            策展人:孫越 

            聯合策展人:華興  夏瑩 

            2024年5月18日,于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韩国黄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