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下午,由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主辦的心理學前沿論壇第三十一期開講。心理學系特任研究員林志成為現場師生帶來了《人工智能與心理學的雙向奔赴》的精彩講座。心理學系及校內外感興趣的師生參加了報告會。
生成性人工智能(GenAl),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興起,不僅引發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同時也引起了廣泛的擔憂。人們好奇這項技術的能力界限在何處:它僅僅是一場技術熱潮,還是代表了一次真正的“范式轉變”?對心理學研究者來說,或許最關鍵的問題是,這種技術的發展是否對我們的職業安全構成了威脅?
林老師通過介紹認知科學和元科學新近的研究成果,詳述了生成性人工智能如何成為推動研究進程各個環節進步的創新工具,涉及學術寫作和編程等方面。表示人工智能與心理學之間本質上是一種互利關系:一方面,生成性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心理學研究的面貌,即“人工智能服務于心理學”;另一方面,它也能從心理學研究中獲益,即“心理學服務于人工智能”。
此外,它還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框架,用于重新審視心理學中長期存在的爭議,并探索新問題,例如面孔認知的機制。從另一角度看,心理學對生成性人工智能的貢獻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幫助解決了訓練數據中的潛在心理學問題(如偏見)、人工智能功能中的認知機制(如可解釋性)、人類與人工智能的感知和互動方式(如算法厭惡),以及更智能系統的開發(例如,通過現實世界的互動學習)。盡管存在潛在的倫理等問題,相信心理學家能從這種互惠關系中獲得巨大的收益,并能做出重大的貢獻。
林老師的精彩講座引發了在場師生的興趣,激發了大家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的熱烈討論與深入思考。
講座最后,孔燕教授代表心理學系全體師生對林志成老師的精彩講座再次表示感謝。
心理學前沿論壇,作為心理學系三大品牌論壇之一,旨在通過和國內外知名學者的互動,分享心理學前沿研究熱點,以及心理學科在社會關切問題上的應用,積極促進具有科大特色心理學科的構建。
林志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心理學系特任研究員,并擔綱《Psychological Science》與《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的副主編職務。研究興趣涵蓋人類如何感知和注意視覺信息、元科學,以及AI技術與科學研究的融合。實證研究成果已在多個心理學領域的頂級期刊發表,包括《Psychological Scienc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Psychological Bulletin》、《American Psychologist》、《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等。
(心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