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pkvea"><ins id="pkvea"></ins></menuitem>
<progress id="pkvea"></progress>
<option id="pkvea"></option>
    1. <menuitem id="pkvea"></menuitem>

        1. <samp id="pkvea"><ins id="pkvea"><ruby id="pkvea"></ruby></ins></samp><samp id="pkvea"></samp>

            我院張燕翔副教授榮獲2023年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與科學創新獎

            發布者:鄧曼妮發布時間:2024-03-12瀏覽次數:108

            日前,第六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在國家科技傳播中心舉辦,經過公開征集和評選,共展出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93件作品。3月2日下午,第六屆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與科學創新獎揭曉。評審團依據作品的原創性、藝術性、科學性、主題表現、社會影響等方面對本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中的作品進行兩輪無記名投票,最終評選出8件獲獎作品。我院張燕翔老師的作品《磁流體藝術:綻放》榮獲本次吳冠中藝術與科學創新獎。磁流體是一種新型功能材料,在磁場的作用下,其中的磁性納米微粒同時受到重力、張力和磁力的作用,使得磁流體產生奇特的尖刺造型,本作品探索了磁流體如同花卉綻放般的生命美學形態。

            獲獎證書

            展覽作品

            藝術與科學的融合是創新的重要源泉。200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和藝術大師、清華大學吳冠中教授聯合發起“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該活動旨在通過全球藝術與科學前沿探索的成果展示及學術研討,提高國際藝術與科學的創新水平,促進人類藝術與科學的和諧發展。

            據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與科學創新獎勵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魯曉波介紹,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與科學創新獎由2008年吳冠中個人畫作《長江萬里圖》拍賣所得款項捐贈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而設立,用于獎勵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中的優秀作品。該獎項旨在鼓勵探索中國藝術與科學教育融合之路,促進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的互動與互補,加強藝術與科學、真理與美的內在聯系,推動中國未來藝術與科學的發展,培養復合型的高端創新人才。

            張燕翔在科技與藝術交融的領域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著作《當代科技藝術》首次提出及構建了“科技藝術”這一概念及其知識體系,受到藝術界和科普界的關注,并獲得安徽省社科獎二等獎、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典贊·科普中國2021年度科研科普人物等,至今“科技藝術”已成為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藝術學術語,“科技藝術”也于2022年成為藝術學新增本科專業。他的藝術作品多次在國內外藝術展和比賽入選及獲獎,并多次入選數學藝術領域頂級會議BridgesMathArt的展覽。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韩国黄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