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動的現代社會中,一所國內頂尖的理工科高校的校園里,不僅有前沿科技的實驗室,更有著一座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雋永傳承的文房四寶工藝基地。12月27日下午,安徽省文旅廳副廳長蔡小莉、安徽省文旅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李慧、安徽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宋磊、安徽省文旅廳一級調研員彭正闊一行四人調研教育部-中國科大文房四寶工藝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并聽取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中國科大手工造紙研修班建設成果匯報。中國科大人文學院執行院長石云里、基地首席專家湯書昆教授、中國科大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副教授陳彪、基地制墨工坊導師馮宜明、宮廷描金紙制作技藝傳承人范發生、童壽記木版年畫傳承人童敏陪同調研。
圖1:蔡小莉參觀基地學員文房四寶作品
在基地的作品展覽廊道里,秦慶博士為文旅廳調研團隊介紹了基地所陳列的中國科大學生作品、非遺傳承人研修班學員作品、筆墨紙硯名家作品、科學與藝術融合創意作品,展示了基地多元產出與豐富成果。蔡小莉副廳長表示:“中國科大的成功經驗是很難復制的,依托校園本身得天獨厚的科研優勢,不僅傳承文化,還能通過科技手段將其背后的原理直觀的展現出來。”
圖2:中國科大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執行院長石云里發言
在座談會環節,石云里代表中國科大人文學院向文旅廳調研組一行表示歡迎,在發言中談到“我們是理工類院校,但必須要認識到的是未來的科技精英更加有必要更多的接觸中國的、安徽的優秀傳統文化。”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作為中科大的一部分,不同尋常地承載了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使命。在這里,學生們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更是非遺文化的傳承者。基地通過特請的行業代表性專家,活化了歷經數千年的筆墨紙硯制作技藝,每一位學子在這里都可以深入參與并親身感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
圖3:基地首席專家湯書昆教授介紹基地和文旅部研修班的建設理念和工作機制
基地首席專家湯書昆針對性的介紹了教育部基地和文旅部研修班工作的定位、宗旨、工作機制、發展目標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陳彪匯報了中國科大手工造紙研修班的建設歷程、開班經驗、特色課程、產出成果等內容;秦慶博士匯報了文房四寶基地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圖4:馮宜明、范發生、童敏、陳彪、秦慶講解
湯書昆提出:“我們致力于將非遺傳承融入到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國內做成這種規模的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和手工造紙研修班,目前只有中國科大。很多高校做過嘗試,但是目前只有中國科大一直堅持了下來。因為我們讓學生沉浸式參與文房四寶技藝體驗、讓非遺傳承人在手工紙實驗室自己檢測自己生產的手工紙,這種創新的非遺教育模式和研培形式,讓我們在學校里有了更多的機會和力量。”
圖5:蔡小莉、李慧、宋磊、彭正闊在座談會聽取講解匯報
蔡小莉副廳長在總結時強調:中國科大人文學院在文旅部研培計劃的項目里,聚焦手工紙一個點并做到極致,對我省乃至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都有很強的啟發和參考價值,也體現了中國科大一貫嚴謹治學的校風和學風。同時,圍繞傳統手工紙和文房四寶進行徽文化推廣,以及對其背后科學原理的深究,都為未來的工作拓展了廣闊的思路。中國科大作為一個理工科的院校能夠將非遺教育和傳承工作開展的這么好,是非常難得的,我們內部也要了解中國科大非遺傳承為什么做的好,要讓更多做非遺推廣的人了解中國科大的成功經驗。
圖6:蔡小莉副廳長做總結發言
安徽省文旅廳與中國科大人文學院將圍繞“手工造紙技藝”“安徽文房四寶”等非遺項目共同探討如何加深合作,將安徽豐富的非遺資源與中國科大雄厚的科研優勢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安徽代表性非遺資源的價值和影響力,以扎實的研究工作和平臺建設助推安徽非遺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