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pkvea"><ins id="pkvea"></ins></menuitem>
<progress id="pkvea"></progress>
<option id="pkvea"></option>
    1. <menuitem id="pkvea"></menuitem>

        1. <samp id="pkvea"><ins id="pkvea"><ruby id="pkvea"></ruby></ins></samp><samp id="pkvea"></samp>

            肖仰華教授講授大模型時代的新型人機關系

            發布者:鄧曼妮發布時間:2023-12-04瀏覽次數:119

            2023年11月27日下午,由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主辦的科技人文講堂暨心理學前沿論壇第二十七期在東區2503開講。復旦大學教授、博導,上海市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肖仰華應邀做題為《大模型時代的新型人機關系》的精彩講座。心理學系執行主任孔燕老師致開場詞,對肖仰華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來自全校不同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等70余名師生參加了報告會。 

            人類智能發展受限于緩慢的生物進化速度,其認知能力是有限的。發展具備認知能力的機器,是認知日益復雜世界的必經之路。如今,生成式大模型成為認知智能的新底座,“涌現”出令人驚訝的“智能”,GPT4等大規模生成式語言模型在“形式上”具備了人類思維的核心能力。 

            肖教授認為在在大模型時代,人機交互形式統一為了自然語言,更消滅了專業語言鴻溝,機器“理解”專業語言不再存在障礙。但與此同時,這也導致人機邊界日益模糊,傳統的圖靈測試已難以勝任大模型時代的人機區分任務,這將會帶來重大社會治理問題。對此,人類需要重建人機倫理關系、人機區分機制規范AIGC (生成式人工智能) 的使用,防止虛假與欺詐泛濫,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以應對AI對人力的替代。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種先進生產力,發展不可阻擋。這是一場新的革命,對于傳統“人是主人,機器是關系”人機關系提出挑戰。未來AI大模型被廣泛應用之后,其中最大的挑戰是預防人類智力的倒退,智能的倒退必然引起人類主體性的喪失與文明的崩塌,因此必須重建大模型時代的新型人機關系。肖教授提出人類的新角色是智能機器的“牧羊人”,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使用和駕馭AI的能力。

            肖仰華教授的精彩講座引發在場師生的熱烈討論。問答環節大家暢所欲言,一個個有趣的問題,也激發了大家對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的強烈興趣和深入思考。 

            2個多小時在不知不覺中度過,孔燕教授代表心理學系全體師生對肖仰華教授的精彩報告再次表示感謝,并希望能與肖教授團隊建立常態化的交流機制,以帶動我校心理學與人工智能倫理的研究。 

            心理學前沿論壇,作為心理學系三大品牌論壇之一,旨在通過和國內外知名學者的互動,分享心理學前沿研究熱點,以及心理學科在社會關切問題上的應用,積極促進具有科大特色心理學科的構建。 

            肖仰華,復旦大學教授、博導,上海市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大數據、知識圖譜研究。發表 CCF-A 、B 類等論文 200 余篇。出版學術專著與教材三部。完成五十多項政府及人工智能頭部企業研發項目。榮獲包括華為、阿里、美團等機構授予的科研獎項二十多項。擔任Applied Intelligence等多個國際期刊副主編或編委。


            (心理學系)



            韩国黄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