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張燕翔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王雅,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樊桂敏、宋怡、胡云峰老師等,提出一種新穎的基于SCORM整合VR等多種媒體模態的課件模式,有效提升了近代史綱要課程學習認知效果,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Scientific Reports》上。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教育信息化的趨勢之下,近年來我國建設及上線了一大批的思政課線上課程,然而在傳統線上課件“PPT+教師講解”模式下,媒體形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探索創新的信息化教學技術手段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著VR技術的普及發展,VR媒體內容沉浸感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習體驗,尤其許多歷史遺址的VR重現能給用戶帶來身臨其境的具身體驗,但對VR內容的體驗往往難以在正常的學習流程中進行管控,會導致用戶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分散和浪費時間。為了實現有管控地利用VR媒體的教學優勢,同時有機融合多種媒體的傳播展示優勢,本文提出了基于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可共享內容對象參考模型)集VR全景、圖形、信息圖、地圖、音頻、視頻、文本字幕和時間序列等復合數據于一體的多模態歷史課件的創新模式,將VR等多種媒體形態的內容無縫地集成在線上課件的內容及時間管理機制中,并將其應用于構建中國近代史課程的多模態在線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記憶和理解,使相關知識易于吸收。早在2018年,張燕翔老師團隊就已開發了將AR/VR集成到SCORM課件中的新穎的技術模式(https://doi.org/10.1145/3208806.3211215),此后,知名多媒體創作軟件開發商Adobe也于2019年在其SCORM課件制作工具推出VR支持功能。
這一新穎的課件模式適合于與歷史遺跡、歷史事件相關聯的思政線上教學,通過對歷史場景的具身感知使得此類思政課線上課件更加生動及真切,為思政線上教學提供一種理想的課件模式。
研究團隊使用了腦電圖、測驗和問卷等方法來監測及評估學習效果,與傳統視頻課件進行了對比實驗。腦電圖(EEG)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腦電信號,可以直接反映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專注和理解程度。問卷調查則用于收集學生和教師對多模式課件技術的主觀評價和反饋意見。研究團隊通過對學習者使用多模式課件技術進行實驗和對比研究,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結果。通過腦電圖數據分析,研究團隊發現多模態學習體驗能夠更好地激活學習者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使用多模態課件技術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在思政教育領域的學習效果和理解力。360度全景虛擬現實(VR)視頻等先進技術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沉浸式地體驗歷史事件,加深對歷史的理解和記憶,增強了學習的樂趣和興趣。
與傳統課件的用戶腦波數據對比
與傳統課件成績對比
與傳統課件的用戶反饋對比
實證研究表明,這種新型的多模態課件模式為網絡歷史課程帶來了新的學習體驗,有效提升了學習效果,通過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民族精神和國家認同感,實現又紅又專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思政教育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研究得到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科大新文科基金項目的支持。
近年來,張燕翔副教授團隊一直致力于提升教育認知效果的新媒體技術研究與開發,所開發及出版的3部新媒體科普出版物先后三次被評選為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向全國老年人推薦的優秀出版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