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至11月19日,第十六屆中國生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在華南師范大學廣州校區舉行,會議主題為“心理健康與心理疾患的腦科學研究前沿”,由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專業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華南師范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腦認知與教育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舉辦。我系教師孔燕教授、張效初教授、何曉松特任研究員、呂心游特任研究員,以及韋正德特任副研究員參加會議。
心理學系參會教師合影
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90余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400余名專家學者及師生代表的熱情參與。除現場參會者外,開幕式及大會特邀報告的線上直播更吸引了超過5000人次的關注。本次會議共設立12個專題,聚集了來自國內外80余位專家,涉及心理神經免疫、應激改變腦功能的神經機制及干預手段、情緒與情緒問題、睡眠與記憶、成癮的神經機制、疼痛、情緒與認知的調控機制、生理心理學應用轉化、情感計算、腦成像高級分析與應用、產后女性心腦功能與健康、嬰幼兒腦連接組學與行為認知發育的影響因素和干預策略、計算神經科學等領域內最新的研究成果。與會代表就“心理健康與心理疾患的腦科學研究前沿”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探討。同時,本次會前特設“神經影像和神經調控”主題工作坊,圍繞國際前沿神經影像和神經調控的新技術和新應用進行深入系統的探討,并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墻報展示。
我系教師代表全程深度參會,圍繞神經影像和神經調控、成癮的神經機制、腦連接組學與行為認知發育等主題,積極交流心得與疑惑、分享研究進展,并就經顱電刺激、神經可塑性、可卡因成癮、網絡游戲成癮、超常兒童早期發展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會前,張效初教授受邀以“經顱電刺激新技術探索”為題做了主題工作坊。“成癮的神經機制”分論壇上,張效初教授主持,呂心游、何曉松、韋正德分別以“成癮記憶提取引起腦可塑性變化為靶點的干預研究”、“可卡因成癮的網絡動力學特征:皮質—皮質下網絡動態交互的異常適應性轉變”、“Impulsivity-related right superior frontal gyrus as a biomarker of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為題做了口頭報告。孔燕教授在“嬰幼兒腦連接組學與行為認知發育的影響因素和干預策略”分論壇上,以“超常兒童早期發展影響因素分析—基于中國科大少年班45年實踐證據”為題做了口頭報告,引發了與會同行的熱烈討論。
孔燕教授、張效初教授、呂心游特任研究員、何曉松特任研究員、韋正德特任副研究員作報告
本次會議是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專業委員會在新時期召開的一次學術盛會,為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提供了絕佳平臺。會議形成的科學共識和傳播的學術成果不僅對推動生理心理學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更對促進生理心理學更好地服務于“健康中國”,助力我國社會高質量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我系教師代表積極參與大會報告和各項討論,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國科大心理學系的學術水平和精神風貌。通過交流研討,加強了學術共同體的聯系,為推進我系學科建設增添了信息儲備。
(心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