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我校65周年校慶之際,“智能媒體與學科交叉”2023年智能與計算傳播學年會系列活動如約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校區順利舉行,其中包括年會大會和七個分論壇會議、微熱點大賽頒獎儀式以及面向博士生、碩士生的研究方法工作坊。本屆年會由中國新聞史學會智能與計算傳播專業委員會主辦,由中國科大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科技傳播系、計算社會科學與融媒體研究所承辦,國際傳播學會中國理事會(ICA China Chapter)協辦,并有蜜度微熱點研究院、騰訊集團和博約信息等若干相關知名企業參與支持。
9月16日上午舉辦本屆智能與計算傳播學年會的開幕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潤澤,智能與計算傳播專委會創會理事長、香港城市大學祝建華教授,現任理事長、中山大學鐘智錦教授,理事會成員、業界代表,以及我院執行院長石云里教授,科技傳播系執行主任周榮庭教授等,近兩百名師生出席年會開幕式現場,共同探討智能媒體時代計算傳播的跨學科新思路。開幕式由我院黨委書記、計算社會科學與融媒體研究所所長褚建勛教授主持。
參會人員合影
本屆智能與計算傳播學年會開幕式現場
校長包信和院士代表承辦方歡迎與會者在六十五周年校慶來臨之際到訪中國科大。包信和院士介紹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辦校歷史以及“新文科”的建設歷程,肯定了此次“智能媒體與學科交叉”智能與計算傳播學年會舉辦的意義,這不僅回應了當下科技發展中的傳播、倫理等社會問題,也同樣體現了人文與科技互相碰撞的可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致辭
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教授介紹了學會的發展歷史。智能與計算傳播專業委員會的成立順應了媒介技術的發展,繼承了工業文明的邏輯,在此基礎上鏈接人文的價值思考,探索學科機遇,回答時代命題。
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教授致開幕辭
智能與計算傳播專業委員會創會理事長祝建華教授代表主辦方致辭,他詳細介紹了本學會創立的歷史背景以及計算傳播學的學科交叉,指出“智能與計算傳播”中的“智能”不僅是傳播現象,也是傳播方法,要通過計算方法與智能傳播內容相結合,尋求學科發展的戰略機會。
智能與計算傳播專委會創會理事長祝建華教授致辭
各環節主持人
(依次:褚建勛教授、朱孟瀟特任研究員、周榮庭教授、紀嬌嬌特任研究員)
主旨演講環節由我院科技傳播系朱孟瀟特任研究員主持。年會邀請到了香港城市大學祝建華教授,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國際傳播學會主席Noshir S. Contractor教授,深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巢乃鵬教授,以及華南理工大學吳小坤教授就智能與計算傳播的學科前沿理論與研究進行分享。
主旨演講環節
新聞傳播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科,“智能媒體與計算傳播:學界與業界共話”環節由科技傳播系執行主任周榮庭教授主持,邀請了上海微熱點研究院計算傳播實驗室主任研究員趙鑫,安徽博約科技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鄭中華,騰訊集團公關戰略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廖芳莉等嘉賓參與座談,對網絡輿情、公關等實戰領域中計算傳播學的認識、理解、展望進行了熱烈討論。
“智能媒體與計算傳播:學界與業界共話”
本屆年會為了積極促進青年師生研究的交流,下午共開設了7個分論壇,與會者分別從智能傳播與社會問題、公共事件傳播與社會關切、世界局勢中的輿論研究、多模態傳播與媒介感知、復雜系統與跨學科方法、信息失調與計算宣傳、科學傳播與健康傳播等話題切入,對當下智能媒體時代的傳播問題給予了計算傳播學視角的回應。會場討論熱烈,吸引了諸多外校、其他專業師生的加入。
各分會場的討論場景、匯報師生及點評教授
分會場留影
分會場匯報結束后,由我校與微熱點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傳播數據挖掘競賽的頒獎典禮在五教5101教室舉行,本次競賽的宗旨為發揮計算傳播學交叉學科的包容性和優勢,培養跨學科研究能力,推動學科發展、理論創新與應用實踐。本屆大賽吸引了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72所高校的三百多名師生報名參加。經過專家評選,共評出一二三等各四支隊伍,舉行了頒獎典禮。
第五屆傳播數據挖掘競賽頒獎儀式
其中,我校有兩支參賽隊伍獲得比賽三等獎,他們分別是:“指望別的隊”的粟若瀟、張晨、何瀏、張一陽、張立成(指導老師:朱孟瀟);“Data Pioneers隊”的汪龍佳、蔚雅璇、王伊揚、王玉蕾、朱松松(指導老師:徐文韜)。
閉幕式由我院科技傳播系特任研究員紀嬌嬌主持。中國新聞史學會智能與計算傳播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鐘智錦教授致閉幕辭,她對此次年會的舉辦給予了高度評價,肯定了專業委員會、會議承辦方以及參與者的努力,也看到了此次會議中體現的智能技術和計算方法的應用與對社會問題的關切,以及學科交叉的多元可能性。
閉幕式現場
智能與計算傳播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鐘智錦教授致閉幕辭
9月17日,作為年會系列議程之一的2023年智能與計算傳播學年會“工作坊”在中國科大東區五教5101教室舉辦。工作坊邀請了計算傳播學領域專業學者帶來前沿的計算傳播理論和方法論講座。此次工作坊開設整整一天時間,分別開設一個特別報告和兩個子報告。
工作坊現場
各報告主持人
(從左往右:朱孟瀟特任研究員、紀嬌嬌特任研究員、徐文韜特任副研究員)
特別報告由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國際傳播學會移動通信分會(Mobile Communication Division of ICA)前任主席Keri Stephens,以及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國際傳播學會通信與技術分會(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Division of ICA)副主席Katy Pearce在云端為在場聽眾詳細介紹了國際傳播學會以及兩大分會的基本情況。
Keri Stephens教授和Katy Pearce教授介紹ICA
第一個子報告由北京師范大學(珠海)的許小可教授就“AIGC時代社交機器人的應用案例與識別方法”展開報告。許小可教授介紹了社交機器人對傳播主體、內容、渠道、受眾、效果的影響,以及大模型時代社交機器人的特征和識別,認為社交機器人作為研究對象的人機混合新范式可以作為對傳播學問題的解答。
許小可教授匯報
工作坊的第二個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語言科學交叉研究中心袁家宏教授和王怡哲特任副研究員匯報了面向智能時代的語言大數據分析方法研究。匯報專家分別從與計算傳播學研究密切相關的文本挖掘技術以及基于計算機的語音分析方法提供了前沿的跨學科研究,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機會。
袁家宏教授和王怡哲特任副研究員作報告
研究方法工作坊的觀眾提問和互動環節
據悉,此次是我校首次承辦中國新聞史學會智能與計算傳播學年會。中國新聞史學會是我國新聞傳播學方向唯一的全國一級學術團體,智能與計算傳播專業委員會是其專注于計算方向的二級分會,作為學科交叉的新興領域發展迅猛。我校承辦此次年會吸引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學界認同,也是我院“科”字當頭,聚焦與大數據、智能媒體交叉的計算傳播學等新興領域發力的創新舉措之一。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