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新華文摘》2023年第17期正式發布,我院褚建勛教授團隊關于創新生態系統的智庫研究成果《國家有組織科研:迎接世界三大中心轉移的中國創新生態系統探討》一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并列為封面文章推薦——這是我校“國家創新生態系統”等科技政策智庫研究的系列成果,繼2019年入選“全國百種科技新書”之后,首次作為封面文章被推薦全文轉載,也是我校“新文科”建設以來人文學院相關科研團隊在創新生態智庫研究領域持續發力、產生影響的一種體現。
《新華文摘》作為我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社會科學權威學術文摘,是目前中國人文社科領域的前沿成果收錄標桿。如果能得到其全文轉載甚至作為封面文章推薦,體現出在學術前沿與政策理論方面具有深遠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圖1 《新華文摘》2023年第13期全文轉載并封面推薦
該智庫成果首發于《中國科學院院刊》第5期,由我院褚建勛教授帶領其博士生王晨陽、碩士生王喆共同完成。文章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為指導,結合團隊關于國家創新生態系統“三階段”模式的前期研究,立足我國處于國家創新生態中級階段的理論基礎,通過“宏觀科技史”百年周期的數據例證,深入分析世界科技中心、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世界人才中心(世界三大中心)“百年易主”的轉移趨勢和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三大中心的機遇、基礎與可能,總結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我國的“兩彈一星”工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歐盟“伽利略計劃”“地平線計劃”等的成功經驗,旗幟鮮明地提出“國家有組織科研”(SOR)的概念,指出當前國內外競爭環境下應以國家行為推動科技研究選題、研究工具手段、研究過程和研究協同創新方面體現國家意志,凝聚國家力量,以確保我國科技創新的前瞻性、獨創性、系統性和戰略性,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在此基礎上,團隊還針對實施“國家有組織科研”(SOR)提出了若干戰略舉措,力爭使相關新思想推動后續進一步落實方案。
論文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發表后,得到了政策領域、學界、業界的關注,在院刊官網發布一周,即成為院刊官網全年內閱讀量最高的論文。文章也得到了“人民日報-人民號”“中國網”、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等中央主流媒體或部委專業機構的全文轉載或推薦報道。在6月10日舉辦的“2023鎮江·長江教育論壇”上,來自60余所高校的10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有組織科研’與教育研究的未來”這一主題開展探討,《國家有組織科研》一文得到了與會專家的直接引用和正面評價,并被《中國社會科學報》直接引用和正面報道。
圖2 論文在《中國科學院院刊》官網位列一年內閱讀量第一
同時作為智庫成果,該論文早在6月份已被“學習強國”全文轉載,并被“學習強國”理論頻道“科技思想研究”專欄以“中國創新生態系統探討:‘三階段’模式與實施國家有組織科研”“中國創新生態系統探討:世界三大中心‘百年易主’的歷史趨勢與中國機遇”“中國創新生態系統探討:以‘國家有組織科研’統籌建設世界三大中心的若干舉措”為題,分三篇全文轉載推薦,目前該文在“學習強國”理論頻道總計閱讀量已近20萬次,產生了一定的學術影響力與政策宣傳效果。
圖3 “學習強國”理論頻道“科技思想研究”專欄予以全文轉載
原文鏈接——褚建勛,王晨陽,王喆. 國家有組織科研:迎接世界三大中心轉移的中國創新生態系統探討[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3,38(05):708-718.
該文也是我院近年來發力“新文科”建設的又一成果。近三年來,在學校新文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及中科院科技情報人才等項目支持下,褚建勛教授和朱孟瀟特任研究員、紀嬌嬌特任研究員組成團隊,帶領十來位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博士生、碩士生及分流本科生,依托學院新成立的“計算社會科學與融媒體研究所”,致力于戰略和前沿理論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Scientometrics、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等相關領域一流SSCI期刊上,也陸續在ICA、PCST、IPMC等全球重要國際會議上應邀交流匯報,在特色領域快速形成學術影響力,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認可。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