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pkvea"><ins id="pkvea"></ins></menuitem>
<progress id="pkvea"></progress>
<option id="pkvea"></option>
    1. <menuitem id="pkvea"></menuitem>

        1. <samp id="pkvea"><ins id="pkvea"><ruby id="pkvea"></ruby></ins></samp><samp id="pkvea"></samp>

            心理學系受邀參加“少年遇伯樂”活動

            發布者:賈倩發布時間:2023-05-12瀏覽次數:47

            2023年5月7日,由少年班學院牽頭組織的第三屆“少年遇伯樂”科研實踐師生交流會在西校區學生活動中心三樓多功能廳成功舉辦。心理學系受邀參加,師生十余人結合精心制作的展板,向少年班學院的學生們宣傳介紹了心理學系及教學和科研方向。

            心理學系新穎的研究方向吸引了少年班學院眾多學生前來交流。孔燕、何曉松、王玨、杭雨霑、吳韡、查汝晶等熱情接待,答疑解惑。特任研究員何曉松向同學們介紹了心理學與生命科學、臨床醫學和生物工程等學科之間的關聯。他表示心理學研究最核心的問題是人的意識,意識承載著我們的思維、認知、情感、行為,而大腦是承載意識的生物基礎。我們無論通過生命科學手段,還是生物工程手段,無論從微觀到介觀,再到宏觀,從模式動物到人類被試,歸根結底,研究的都是大腦如何行使功能,其終極目的,則是幫助我們理解意識如何產生,如何維持;甚至是,如何受到損害的(涉及到臨床醫學)。因此,大家在學習心理學時,可以開闊視野,從各個學科汲取養分;同時,大家在學習其它學科時,也可以展開對心理學的思考,從心理學汲取更多靈感。特任研究員王玨和同學們就科學技術發展對于心理學研究帶來的改革與創新展開了討論,比如多模態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在教育研究中形成多元結果評價的同時加強過程評價。特任副研究員吳韡向同學們介紹了為什么需要注意,這是因為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大量的輸入信息,需要對特定信息進行優先處理。吳韡還介紹了一些基于腦電的處理流程,剔除眼動信號,根據觸發信號提取試次,提取有效信號(例如目標頻段、事件相關電位)。特任副研究員杭雨霑與同學們深入探討人格相關的問題,包括如何用非量表的方法測量人格,如何利用小樣本人格數據進行分析,探索人格和投資收益的關系。特任副研究員查汝晶與同學們探討腦與認知功能之間的關系問題,表示二者之間的關系不是一一對應的,而是十分復雜的;一個腦區可以與多種認知過程相關,一個認知過程可以與多個腦區組成的腦網絡相關。

            今年是“少年遇伯樂”的第三屆活動,也是心理學系第三次參與“少年遇伯樂”活動。心理學系少年大學生心理發展實驗室、認知神經心理實驗室、腦網絡與功能實驗室、心理與教育測量實驗室四個實驗室,一如往屆,精心準備,派出了精兵強將,一同亮相。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心理學的認知,對學生面臨選專業、選方向的迷茫給予指點;另一方面,心理學系利用此次窗口,向師生們宣傳了心理學系的目標定位和發展愿景,希冀有更多有志于心理學研究的優秀學子加入。


            (心理學系 供稿)

            韩国黄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