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宣傳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主辦,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中共合肥市瑤海區委宣傳部等單位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旅部手工造紙技藝傳承與發展研修計劃等單位協辦的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第一回)“文房雅集”師生作品聯展開幕式在合肥市瑤海區圖書城舉辦,展覽區設置在瑤海區文化館,展覽時間從4月11日持續至4月25日。開幕式現場新華社、中國科學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旅游報、中國教育報、安徽日報、安徽衛視等媒體跟蹤報道。
圖1:開幕式現場
中國科大校長特別助理朱燦平,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科大博物總館館長陳履生,中國科大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褚建勛,瑤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桑寶君,瑤海區政府副區長范媛媛,基地紙工作坊特聘導師周東紅、劉靖、朱建新,墨工坊導師馮宜明,筆工坊主理佘征軍、李小平,硯工坊導師朱岱,書畫家黃忠、王曉輝、周先稠等工藝界、學術界、藝術界人士,以及數十位中國科大師生代表及社會來賓參加了儀式,儀式由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首席專家、中國科大講席教授湯書昆主持。
圖2:湯書昆教授主持開幕式
下午15時,開幕式正式開始,湯書昆在緣起介紹中說,教育部-中國科大文房四寶工藝基地是教育部2020年8月批準在中國科大建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基地通過中國科大校園內工作坊師徒制的教育創新,開設了《中國紙墨筆硯》《文房四寶與中國書畫》等長周期全校選修課程,培養學生熟悉造紙術、制墨技藝、制筆技藝、制硯技藝、書畫藝術與材料的文化內涵與工藝原理。
圖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特別助理朱燦平發言
朱燦平表示此次展覽為首次匯報展,展覽的主要目的是展示中國科大通過工坊師徒制的教學模式推動了中國“文房四寶”非遺資源在高校教育中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經典的中國“文房四寶”創新成果融入大眾生活。這種師徒制手把手聯合創作的產品,標志著中國科大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美育和勞動教育融合上進入到一個新的探索空間。本次展覽可以有效推動文房四寶非遺資源與高校現代教學科研的深度交融,同時讓教學科研成果服務基層、服務大眾,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之一的文房四寶與當代人生活實現有機鏈接。
圖4:瑤海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桑寶軍發言
桑寶君表示,中國科大為當代中國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房四寶工藝基地將有效推動中國科大的藝術教學與美育工作。此次聯展在瑤海區的成功舉辦,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結合的展示,同時也是展現我國文化特色和文明發展成績的窗口,瑤海區政府將與中國科大相關單位繼續展開深入合作,共同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文化強國、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圖5: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科大博物館長陳履生發言
陳履生在致辭中說,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已經形成了一個品牌,基地既得到了行業非遺大師的支持,也得到了校內很多老師、同學的支持,展覽向社會大眾展示了文房四寶在走入中國科大校園后孕育出的豐碩成果。他表示:在現代化的發展中,在數字智能的時代,我們應當思考如何用新的科學技術來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如何傳播好傳統文化以及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再現中國文化中獨有的文化內涵。希望中國的文房四寶能夠具有當代性,能夠延續中華文化的創造精神。
圖6:基地工坊師徒制教師劉靖、學生黃磊聯合發言
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紙箋加工工坊主理導師劉靖(紙箋加工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工坊學生黃磊(中國科大碩士研究生)作為工坊師徒制學習模式的代表進行了聯合發言。劉靖表示:首先感謝中國科大給文房四寶手藝人提供了科技與藝術融合的平臺,同時希望更多年輕人了解學習文房四寶,希望文房四寶的更多成果能夠在不久的將來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學生黃磊對劉靖老師深深致謝,表示自己不僅僅學習了多種紙箋加工制作技藝,同時在進行技藝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科學問題,在基地首席專家湯書昆教授、紙箋加工技藝工坊導師劉靖聯合指導下,結合中國科大理化實驗中心的實驗平臺,完成了自己以“造金銀印花箋”的科學化為選題的碩士畢業論文,工坊師徒制的課程與研修讓她的研究生活更加充實、開闊。
圖7:中國科大第九屆手工造紙技藝傳承研修班學員代表童敏發言
由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指導舉辦的中國科大手工造紙技藝傳承與發展研修班學員代表童敏在發言時表示,感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給予他開拓視野、豐富認知的寶貴學習機會,學習到了如何科學測試手工紙的原料成分、紙張性能,深入反思了如何對手工造紙進行活態傳承與保護的理念。祝愿精彩的展覽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使更多人了解中華文化、中國匠心。
圖8:褚建勛書記發言
中國科大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褚建勛總結時表示:特別感謝中國紙墨筆硯工藝大師們對中國科大非遺教學工作的大力支持,文房四寶這種高端的傳承技藝能夠在中國科大這樣一個理工科的大學中生根發芽是非常需要情懷的,希望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能夠進一步加強地方與高校的合作,去推動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走出校園、走向大眾,也希望能夠與更多志同道合的團隊整合起來,持續共同發力,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來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圖9:嘉賓合影留念
隨后,嘉賓與觀眾移步展廳觀展。
圖10: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靖向中國科大校長特別助理朱燦平介紹紙箋作品
圖11:基地與國儀量子聯合研制的科學與藝術融合作品
圖12:圓桌論壇現場
開幕式結束后,現場進行了“安徽文房四寶的高質量發展與當代傳承”主題圓桌論壇,論壇由陳履生館長主持,中國科大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褚建勛、教育部-中國科大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手工造紙工坊主理導師朱建新、徽墨工坊主理導師馮宜明、毛筆工坊主理導師李小平、歙硯工坊主理導師朱岱、瑤海區文化館館長張濤、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尹相斐圍繞“文房四寶如何重歸當代生活?”“古老而豐富的文房四寶非遺資源能不能變得更時尚?”“無紙化辦公、數字時代對文房四寶的沖擊”“文房四寶技藝的當代傳承應當秉持什么理念”等問題展開了深入且廣泛的討論。
圖13:佘征軍老師為小學生科普宣筆知識
在圓桌論壇的同時,秉承非遺傳承走入青少年的宗旨,工作坊特聘指導教師、宣筆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佘征軍在瑤海區文化館405教室分會場為合肥少兒藝術學校20級七彩中隊的30位小學生科普“中國宣筆制作的制作技藝”,學生們聚精會神,就宣筆問題與佘老師展開互動,現場氛圍熱烈而輕松。授課完畢后,佘征軍帶領學生們觀展,學生對于精美而豐富的文房四寶展品表達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表示想學習使用文房四寶工具進行創作。
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雄厚的科研優勢,旨在不斷創新新時代高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形式與方法,已在校園內建立起筆、墨、紙、硯4間傳承教學工作坊,引入中國文房四寶領域工藝大師與中國科大學生組成師徒制傳習小組,將美學教育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同時,引入科學實驗測試的方法和手段,推動文房四寶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產出了此次展覽展示的一批優秀成果。
圖14:制硯工坊教學現場
此次展覽為巡回展的首展,選取筆墨紙硯四個工坊行業導師、學生優秀作品共計100件、基地與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制作的,將文房四寶經典材料與掃描電子顯微鏡、偽彩處理技術結合的科學與藝術融合作品一套、中國科大連續舉辦十二屆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中國科大手工造紙技藝傳承與發展研修班的優秀學員作品20件進行展出,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也為舉辦后續展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