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朱孟瀟 | |
職稱 | 特任研究員 | |
所屬單位 | 科技傳播系 | |
電子信箱 | mxzhu(at)ustc.edu.cn , mengxiao.zhu(at)gmail.com |
教育背景 1996-2001 科技英語理學士,計算機科學工學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外語系、計算機系 2001-2004 碩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導師:蔡慶生教授 2005-2007 碩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傳播學系,導師:Noshir Contractor 教授 2007-2012 博士,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導師:Noshir Contractor 教授 主修專業:組織傳播與系統分析;輔修專業:決策科學與風險分析,應用統計學 主要研究方向 ·大數據分析 · 社會網絡分析 · 計算傳播學 · 數據挖掘與人工智能 · 計算社會學 · 個性化學習與學習分析 · 計算機化評測 · 科學教育與智能反饋 工作經歷 2001-200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研究助理 2005-2007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研究助理 2007-2012 美國西北大學 研究助理 2009 夏 西班牙電信研發部 暑期研究實習生 2011 春季學期 美國西北大學 講師 2012/01-06 美國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獨立顧問 2012-2013 美國羅格斯大學 博士后研究員 2013-2016 美國教育考試中心 副研究員 2016-2020 美國教育考試中心 研究員 2020-至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特任研究員 教學經歷 講師 IEMS 303 高級統計學, 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科學系,2011 年春季學期。 助教 IEMS 342 組織行為學,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科學系,2010 年及 2011 年秋季學期。 助教 IEMS 437 社會網絡分析,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科學系,2009 年冬季學期。 助教 C 語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2001 年秋季學期。 主要獎勵 美國教育考試中心 特殊貢獻獎, 2014 年 12 月;2014 年 5 月 跨學科團隊合作研究協會(INGRoup) J. Richard Hackman 團隊合作研究最佳博士論文榮譽獎, 2014 美國西北大學 卓越教學計劃證書, 2011 NICO 復雜科學會議學生優秀報告獎, 2008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杰出學生獎學金, 2005-200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聯想獎學金, 2003 華為科技論文競賽二等獎, 2003 研究生優秀學術論文獎, 2003 優秀學生獎學金,2000 英語專業八級,2000 學術界主要職務及貢獻 國際基金評審家: 以色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國際期刊審稿人及編輯: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PLOS ONE, Network Science,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Learning Analytic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國際會議組織者與審稿人: The Learning Analytics & Knowledge Conference (LAK) 學習分析與知識國際會議(組織委員會成員,2017 年至今)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NCME) 國際測量學年會(審稿人,2018 年至今)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OM) Annual Meeting 國際管理學年會(審稿人,2012 年至今) The ACM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CHI) ACM 國際計算系統的人心分析年會 (審稿人,2013 年至今 ) The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and Social Computing (CSCW) ACM 計算機支持的合作工作和社交計算年會 (審稿人,2013-16 年) The 46th Hawaii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第46 屆系統科學年會 (HICSS- 46) (審稿人 2013 年) 學術組織成員 國際網絡分析協會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SNA) 國際傳播學協會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 美國傳播學協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NCA) 國際管理學協會Academy of Management (AOM) 跨學科團隊合作研究協會Interdisciplinary Network for Group Research (INGRoup) 國際學習科學協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ISLS) 美國教育測量協會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NCME) 計算機協會 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 (ACM) 運籌學與管理學研究協會Institute for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the Management Sciences (INFORMS) 學術論文 專著 von Davier, A. A., Zhu, M., & Patrick, K. (2017). Innovative Assessment of Collaboration. Springer. 合作的創新評估(施普林格出版社) 期刊論文 1. Zhu, M., Liu, O. L., & Lee, H.-S. (in press). Using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students’ interactions with automated feedback in an online earth science task.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使用聚類分析對學生在地理科學在線學習中與智能反饋互動的探究(已接收,期刊:國際教育定量研究雜志) 2. Zhu, M., Liu, O. L., & Lee, H.-S. (2020). The effect of automated feedback on revision behavior and learning gains in formative assessment of scientific argument writing. Computers & Education, 143, 103668. 智能反饋對學生科學思辨寫作習得的影響 (雜志:計算機與教育,影響因子 5.627) 3. Zhu, M., Zhang, M., & Deane, P. (2019). Analysis of Keystroke Sequences in Writing Logs. ETS Research Report Series (RR-19-11). 書寫日志中擊鍵序列的分析建模(美國教育考試中心研究報告,威立 Wiley 出版社) 4. Zhu, M., & Zhang, M. (2017). Network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 data for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skills assessment. ETS Research Report Series (RR-17-59). 工程專業技能評估中對話數據的網絡分析(美國教育考試中心研究報告,威立 Wiley 出版社) 5. Shu, Z., Bergner, Y., Zhu, M., & Hao, J. (2017). An item response theory analysis of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 in scenario-based tasks. Psychological Test and Assessment Modeling, 59(1), 109–131. 基于場景的任務中問題解決過程的項目反應理論分析(期刊: 心理測驗與評估模型, 影響因子 0.798) 6. Zhu, M., Lee, H.-S., Wang, T., Liu, O. L., Belur, V., & Pallant, A. (2017).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automated feedback on students’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9(12), 1648–1668. 智能反饋對學生科學論證的影響(期刊:國際科學教育雜志,影響因子 1.255) 7. Bergner, Y., Andrews, J. J., Zhu, M., & Gonzales, J. E. (2016). Agent-based modeling of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ETS Research Report Series (RR-16-27). Princeton, NJ. 基于Agent 的協作問題解決建模(美國教育考試中心研究報告,威立 Wiley 出版社) 8. Zhu, M., Shu, Z., & von Davier, A. A. (2016). Using networks to visualize and analyze process data for educational assess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53(2), 190–211. 使用網絡分析可視化和分析教育評估中的過程性數據(期刊:教育測量雜志,影響因子 0.938) 9. Zhu, M., Huang, Y., & Contractor, N. S. (2013). Motivations for self-assembling into project teams. Social Networks, 35(2), 251-264. 自組織團隊的形成機制研究(期刊:社會網絡, 影響因子2.949) 10. Xiao, W., Ren, J., Qi, F., Song, Z., Zhu, M., Yang, H., Jin, H., Wang, B, & Zhou, T. (2007). Empirical study on clique-degree distribution of networks. Physical Review E, 76:037102. 網絡集團度分布的實證研究(期刊:物理評論E,影響因子2.353) 11. 朱孟瀟,蔡慶生(2004). 染色問題的網絡特性. 計算機科學, 31(7), 23-25. 12. 朱孟瀟,宋志偉,蔡慶生 (2004). 基于模擬退火的AER模型及其應用. 軟件學報, 14(4), 537-544. (影響因子3.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