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和28日兩晚,作為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簡稱基地)重要教研內容,2022年度秋季學期《中國紙墨筆硯》全校本科生公選課在中國科大南校區人文學院紙墨筆硯工作坊舉行結課典禮,同時邀請知名書畫家現場試用學生作品并評分。人文學院執行院長石云里教授、分黨委書記褚建勛教授、人文學院教授周先稠、書法家李東、畫家楊天放、畫家黃忠,筆墨紙硯工坊特聘行業導師劉靖、朱建新、周東紅、佘征軍、李小平、馮宜明、朱岱參加結課典禮及學生作品體驗。基地首席專家湯書昆教授主持。
圖1:湯書昆教授主持結課典禮
湯書昆表示,《中國筆墨紙硯》全校本科生公選課是基地年度重要教學工作,通過工坊師徒制教學方式開展文房四寶工藝學習和作品創作,學生作品由工坊導師與知名書畫家聯合評分,在“學校專家理論傳授+工藝大家實踐指導+書畫名家試用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技藝文化所富含的歷史與工藝價值。
圖2:中國科大人文學院執行院長石云里發言
石云里院長在27日晚的第一場結課典禮中表示,工坊導師所具備的工匠精神對于中國科大的理工科學生而言具有啟發意義和指導價值,工坊師徒制教學更是一種鮮活的傳承文房四寶傳統文化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獲得實踐技能的同時塑造其人文精神。希望借助基地的平臺,可以讓寶貴的文房四寶工藝文化活化傳承,不斷增加時代賦予的價值內涵,創新出更多優秀成果。
圖3:制硯工坊主理導師朱岱發言
工坊導師代表朱岱在第一場結課典禮中表示,教學過程往往是將我們認為正確的操作方式去指導學生創作,但是有些同學在領悟了教學目標后,會用自己獨創的方式去實現,而且達到的結果往往也不錯,這對我們傳統手工藝人也有很大啟發。從這個角度看,基地不僅將傳統文化帶入了校園,同時也把學生的創新方法和創意帶給了我們傳統手工藝人,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實現互相啟發的對話。
圖4:中國科大人文學院黨委書記褚建勛發言
褚建勛書記在28日晚的第二場結課典禮中表示,基地在課程設置上重點通過讓學生操作實踐來促進非遺的活態保護和傳承,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們也看到很多理工科本科生做出了優秀的作品,獲得了勞動教育與美學教育融為一體的寶貴體驗。
圖5:毛筆工坊主理導師佘征軍發言
工坊導師代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佘征軍在28日晚的第二場結課典禮中表示,實踐需要跟理論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非常重要。《中國筆墨紙硯》課程不僅有理論課的知識傳授,還以工作坊的形式推動了工藝師傅與中國科大優秀理工科學子的師徒制實踐,對于工藝師傅來說也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希望繼續在工坊與同學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圖6:中國科大人文學院周先稠教授發言
書畫家代表周先稠教授表示,大學教育需要認真領悟植根于實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髓,中國科大的同學要努力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要旨,提高自身人文修養。
圖7:書畫家評分團在造紙工坊對學生作品逐一點評
隨后,由書法家李東、畫家黃忠、畫家楊天放、周先稠教授組成的書畫家評分團逐個進入筆墨紙硯工坊,在每個工坊主理導師的帶領下鑒賞、體驗每件學生作品并評分。
圖8:書畫家對學生作品進行試用點評
評分結束后,所有學生、工坊導師和書畫家聚在一起,使用選課學生經過一學期工坊學習制作完成的筆墨紙硯作品進行書畫創作,學生們結合創作過程中的思考與書畫家進行交流,書畫家也會根據試用體驗向同學反饋作品的改進方向,現場氛圍活躍熱烈。
2022年度秋季學期全校本科生公選課《中國筆墨紙硯》共有76位本科生選修,學生來自少年班、數學、物理、化學、地空、生命、工程、計算機、管理等多個學院。課程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當代振興和全球傳播進程為背景,結合教育部批準在我校建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文房四寶工藝”的教學要求和紙墨筆硯工作坊開展教學活動,課程在設計上強調引導學生在參與式教學過程中認識中國古代偉大發明(造紙術、制墨技藝、制筆技藝、制硯技藝)的文化內涵與工藝原理,提升對紙墨筆硯的鑒賞水平。通過工作坊師徒制教學的一對一操作(聘請國家和省級文房四寶工藝大師主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制作經驗和材料辨析能力,從而形成中國經典文房四寶和水墨文化親身參與的實踐收益。
(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