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召開2022年度總結大會。人文學院院長周忠和院士、人文學院領導班子及全體教職員工參加會議。會議由學院執行院長石云里主持。
在學院2022年度考核述職測評會上,學院黨委書記褚建勛、執行院長石云里已分別代表學院黨委班子和行政班子進行年度述職。學院黨委書記褚建勛、執行院長石云里、黨委副書記王曉燕分別進行個人述職。
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執行主任鈕衛星教授、科技傳播系執行主任周榮庭教授、科技哲學系副主任王高峰副教授、心理學系張效初教授、語言科學交叉研究中心凌震華教授、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梁琰副教授分別從教學情況、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引進、平臺建設、學生工作、社會服務等方面詳細介紹了本單位2022年度取得的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就2023年各項工作開展規劃。今年各系(中心)工作存在諸多亮點:教育教學方面,2022年學院共開設本科課程(含專業課和通識課)52門次、77個課堂,選課4519人次;研究生課程(含專業課和公共課)89門次、158個課堂,選課10400人次。我院教職工獲批省級質量工程7項,其中教學研究項目、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一流教材建設各2項,安徽省教學成果獎1項。科研方面,全院2022年新增縱向項目24項,新增國家級項目12項,其中國家社科重大項目1項、面上項目3項、青年項目1項、一般項目5項、其他項目2項。2022年全院累計發表論文126篇,其中何曉松教授作為獨立一作兼共通訊的論文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孔燕教授及其博士生陳昌霞的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收錄。平臺建設方面,學院科學教育與傳播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協助校文科建設辦公室,完成對“科技人文高等研究院”建設方案的制定及其專家論證;落實民生銀行同學校的合作協議,通過“人文與書法研究中心”的建立爭取到對學院學科發展的專項資金投入。人才隊伍建設方面,2022年引進教授2人,特任教授1人,特任副研究員轉副教授1人,特任研究員報到1人,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報到10人。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面,學院與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合作建立了藝術與科學創研平臺;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簽訂“大中學校創新型人才協同培養路徑研究”合作協議;與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科大訊飛、中國科大附一院等單位達成協作。舉辦和參辦10余場學術會議,開展了30余場品牌論壇報告及20余次各類學術專題講座。國際知名天文學史期刊Journal of Astronomical History and Heritage (JAHH,SSN:1440-2807)正式落戶人文學院;湯書昆教授團隊的系列研究成果《中國手工紙文庫》作為講好中國故事的原創學術成果入選了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的重要匯報展一“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
人文學院院長周忠和院士致辭。周忠和院士對人文學院2022年各項事業取得的成就深感欣慰,如教學方面成果顯著、人才引進突飛猛進、學科和平臺建設積極推進、論文發表成績可喜。他表示學院在“新文科”建設方面的影響力有了實質性提升,科大“新文科”建設的藍圖正在逐步實現。同時,周院士也對學院發展提出三點希望:一、促進跨系、跨學院交叉協作,增進交流。我們要打造“科”字當頭的特色人文品牌,就要充分發揮科大的優勢和特色,與科技人文高等研究院等平臺相結合,整合資源,產生更好品牌影響力。二、好的教材對于學科建設意義重大,要注重產生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優質教材。三、繼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人才是第一資源,學院應圍繞科大“新文科”建設的目標和定位,繼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尤其是優秀青年人才,不斷為學院發展注入人才動能。
學院黨委書記褚建勛在總結講話中對學院2022年度取得的各項成果表示肯定,強調人文學院應圍繞“潛心立德樹人,執著攻關創新”兩大任務,明確工作重點,緊握工作抓手,加強系部間交流合作,加快改革步伐,形成學院特色。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