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共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黨建團建工作統籌聯動開展,11月26日上午,科技史研究生黨支部、考古與文博研究生黨支部、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2022級碩博班團支部在東區第二教學樓2105教室開展了師生聯合主題黨團日活動。活動特邀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執行院長石云里教授,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委員、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黨總支書記楊玉璋教授,科技史研究生黨支部聯系教師王程韡特任教授,考古與文博研究生黨支部聯系教師吳又進特任副研究員和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 2022 級碩博班班主任付邦紅副教授出席活動。活動由科技史研究生黨支部書記吳宗震主持。
觀看微電影《科學的春天》
活動伊始,全體與會成員一同觀看了微電影《科學的春天》。微電影以郭沫若先生投身革命為切入點,講述了中國科大首任校長郭沫若和老一輩科學家們為創立中國科大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王程韡、吳又進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
在主題宣講環節,王程韡和吳又進向與會成員宣講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他們緊扣科教興國、人才強國重大戰略的主題,呼吁與會的研究生同學們傳承老校長郭沫若先生倡導的創新文化,大力弘揚抗大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老一輩科學家精神,堅持“紅專并進、理實交融”校訓,讓青春在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張怡文領學黨的二十大精神
考古與文博研究生黨支部書記張怡文從學生角度出發,以關鍵詞的形式領學了黨的二十大報告。
陶媛、胡宜情、許晶、李冰冰故事分享
在故事分享環節,4位同學分享了她們所經歷或見證的新時代故事。陶媛分享了自己的家鄉黑龍江七臺河市在競技體育方面堅持體教融合,培養出楊揚、王濛等多位世界冠軍的故事;胡宜情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三件大事”切入,分享了自己在安慶市宿松縣趾鳳鄉白崖寨參與基層實踐的故事;許晶分享了她在雨花臺創新志愿服務形式,堅持參加小雨滴志愿服務的故事;李冰冰分享了疫情期間在醫院做志愿者的經歷。
劉奕寧、孫夢瑤、趙煜菲、夏金濤、高婉瑩感悟分享
在感悟分享環節,與會的同學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感想。劉奕寧說,“我們作為青年人應該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積極投身到實踐中去”。孫夢瑤說,“科研工作者無私無悔的愛國情懷激勵著我們年輕一代投入到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中”。趙煜菲說,“我們要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確立偉志,奮發踔厲,一往無前”。夏金濤說,“作為新時代青年和科大人,我們更應該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科學家精神轉化為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動力,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高婉瑩說,“通過這次活動,尤其是微電影中的那一句‘將共產主義,當作一生的事業奮斗下去’,使我感受到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關懷下成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付邦紅總結點評
活動最后的總結點評環節,付邦紅首先表達了對出席此次活動的老師領導的感謝,對此次豐富的聯合主題黨團日活動內容的肯定以及對同學們積極參與學生工作、班級建設的贊賞,希望同學們在黨的教育下,利用好學校的平臺實現精神成人、知識成才、態度成全的目標。
楊玉璋總結點評
楊玉璋肯定了此次活動參與的廣泛性、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多樣性,指出本次集體學習分享活動是師生間深入學習交流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機會。結合日常黨建工作經驗,他還從參與組織生活、理論學習、理論聯系實踐等方面對與會的研究生黨員和積極分子提出了要求。
石云里講話
石云里代表學院對此次活動給予充分肯定,鼓勵同學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以致用,落到實處。他強調,郭沫若先生不僅是中國科大的主要創辦人,還是文學家、歷史學家,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各專業的師生要繼承老校長的事業,弘揚抗大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老一輩科學家精神,樹立家國情懷,將自身學習、研究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來。
與會人員合影
科技史研究生黨支部和考古與文博研究生黨支部全體黨員和積極分子,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2022級碩博班團支部全體團員等共計59名師生參加活動。
(科技史研究生黨支部、考古與文博研究生黨支部、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2022級碩博班團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