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2021級研究生黨支部線上召開了“喜迎二十大 賡續紅色文化”活動作品分享主題黨日活動。本次活動由黨支部副書記劉霽樟主持,47名同學參加,支部書記王安軼老師和何麗媛、汪明辰、郭修齊等21名黨員同志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了分享。
“喜迎二十大,賡續紅色文化”活動由班級聯合黨支部、團支部于8月共同舉辦。班級每位同學都在暑期尋訪紅色文化并進行原創攝影,圍繞黨史學習,通過描繪紅色文化、紅色故事、革命先輩、紅色景區等內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紅色基因。
黃劍良同學前往位于廣州市越秀區恤孤院路3號的中共三大會址進行參觀和學習,并拍攝了作品《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該館目前已經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彰顯著廣州這座城市的紅色革命基因。
王雨純同學的作品《奶奶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奶奶15歲入團,18歲入黨,任婦女主任。作為進步青年,在生產生活中,奶奶始終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獻。有一次蘆葦地深夜失火,奶奶沖鋒在前,組織號召黨員同志和群眾救火。受這樣一位優秀老黨員的影響,王雨純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像奶奶一樣的共產黨員,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楊冬宜同學參觀了潮州西湖涵碧樓紀念館,該館是“八一”南昌起義軍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紅色革命教育基地。1927年的“潮州七日紅”是一份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激勵潮州人民在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勇往直前、奮勇前進。
王安軼老師的作品《航天精神,賡續傳承》拍攝于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在中心做完項目匯報后,她參觀了載人航天精神展廳。王老師以載人航天精神勉勵同學們,在科研工作中,要拿出吃苦、攻關的精神,在面臨重大國際事件和國家危難時,要發揚戰斗和奉獻精神。
會后,班級組織同學們對此次參與活動的作品進行投票,選出優秀作品。王安軼老師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并建議將此次活動作品整理成冊,讓大家在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的同時,也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
(文:左錕瀾 / 圖:劉霽樟、黃劍良、王雨純、楊冬宜、王安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