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7日,第二屆“少年遇伯樂”科研實踐師生交流會在西校區學生活動中心三樓多功能廳成功舉辦。心理學系師生數十人積極參加,并結合精心制作的展板,向少年班學院的學生們宣傳介紹了心理學系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活動期間,時不時有少年班學生來到展板前提問、求教。孔燕、查汝晶、宋洪文、杭雨霑、吳韡、汪敏等熱情接待,答疑解惑。
特任副研究員杭雨霑為一名對心理學感興趣但尚不明確選哪個方向的同學做了心理學概貌的介紹,學生很受啟發。之前她只因為自己的心理困擾對心理學產生了興趣,希望學習精神分析方面的知識,聽了介紹后,她了解到心理學是一門典型的交叉學科,可以結合自己的理科背景,深入探討心理困惑的生理機制。
特任副研究員查汝晶向學生介紹了認知神經心理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包括:1.采用神經影像手段研究成癮和高級認知功能的神經機制;2.探索神經信號實時反饋及經顱電刺激技術在成癮及其他精神或神經類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特任副研究員吳韡解答了學生提出的腦電處理方法學問題。吳老師回答道,腦波可以針對觸發事件進行信號處理。首先可以通過把事件觸發作為時間起點,把所有相同事件以觸發時間點為基準做信號平均,就可以得到事件對腦波的影響,比如P1,N2或者P3;其次可以針對頻段對腦波進行分析,因為腦波信號根據頻率可以分為theta,alpha,beta,gamma等,比如alpha就是8-12 Hz,而每個頻段的信號負責不同的功能處理,因此可以針對頻段進行腦波信號處理。
博士生汪敏向學生們介紹了腦網絡與功能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包括:1.大腦結構、功能網絡組織特征與認知功能的關系;2.神經系統疾病對大腦結構、功能網絡的影響,及對認知功能的損害。
師生們詳細且有趣味的介紹,給了學生們很多啟發,使他們對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和學習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多名學生表示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此次舉行的“少年遇伯樂”科研實踐師生交流會,是繼去年第一屆“少年遇伯樂”之后的第二次活動。今年,心理學系精心組織,打出了組合拳,少年大學生心理發展實驗室、認知神經心理實驗室、腦網絡與功能實驗室等三個實驗室,派出了精兵強將,帶著展板,一同亮相。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心理學的認知,對學生面臨選專業、選方向的迷茫給予指點;另一方面,心理學系利用此次窗口,向師生們宣傳了心理學系的目標定位和發展愿景,希冀更多有志于心理學研究的優秀學子加入。
(心理學系 查汝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