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6日下午,由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籌)主辦的心理學前沿論壇第五期正式開始。由心理學系(籌)特任副研究員、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杭雨霑,分享了“基礎層次人格特征研究”。報告會由孔燕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杭雨霑首先對目前人格研究的主流方向進行了詳細分析,目前人格領域主要關注高層次大五人格(大五分類法是一個成熟的人格研究工具,也是目前主流的人格分析量表;大五分類法將人格分為五個領域,包括經驗開放性、自覺性、外向性、合意性和神經質)。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通常情況下,人格特征傾向于向社會理想的方向轉變,即人們在進入成年后會變得更加順從、自覺和情緒穩定。大五人格的簡單結構便于對研究結果進行直接解釋,因此有助于獲得對人格差異、以及其與生活結果聯系的理解。然而,隨著人格研究的不斷深入,大五人格本身并不足以對新出現的課題做出精確的評價,因此人格研究需要更詳細的分析。基礎層次人格特征(nuance)是人格特質層次中的基礎結構,在實踐中往往等同于人格問卷的每個具體項目。 基礎層次人格特征可以補充大五人格研究,更好的對人格發展進行分析和理解。
接著杭老師從預測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層次的人格特征對年齡以及健康的預測準確度,杭老師研究發現:一方面,基礎層次的人格特征比高層次人格特征的預測準確度更高。另一方面,基礎層次人格特征所包含的獨特信息是高層次人格特征所缺失的。
在此基礎上,杭老師分享了如何利用基礎層次人格特征創建與健康相關因素的人格檔案。研究結果表明十六種健康相關因素可以根據它們的人格相關性分為四組:心理困擾、健康意識、情緒控制和物質使用。不同心理健康問題之間體現出的高度人格相關性支持這樣的假設:心理健康問題的合并癥可以由一個基于人格的心理病理學因素來解釋,這種因素使個人更容易發展成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人格的研究能在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和治療上產生重要作用。
與會老師被杭老師新穎的研究范式所吸引,大家并對其中的方法論部分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兩個多小時的分享,杭老師對基礎層次人格特征的背景,意義以及實際應用進行的全面的介紹,為未來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視角。
心理學前沿論壇是心理學系(籌)打造的三大品牌論壇之一,旨在邀請國內外心理學界知名學者,分享心理學研究的前沿問題,心理學系(籌)通過心理學大師講堂、心理學前沿論壇、心理學沙龍三個系列,分層次介紹心理學高端思想,心理學前沿研究和心理學科普應用,以回應社會關切。本次論壇由剛入職不久的杭雨霑特任副研究員開講,她分享了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時的研究成果和思考,后續將由心理學系(籌)其他新進教師接棒,繼續帶來心理學前沿研究進展和研究工作報告。
(心理學系(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