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pkvea"><ins id="pkvea"></ins></menuitem>
<progress id="pkvea"></progress>
<option id="pkvea"></option>
    1. <menuitem id="pkvea"></menuitem>

        1. <samp id="pkvea"><ins id="pkvea"><ruby id="pkvea"></ruby></ins></samp><samp id="pkvea"></samp>

            24系成功舉辦科技人文講堂科技史前沿講座 ——《中國核物理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趙忠堯先生》回顧

            發布者:賈倩發布時間:2022-05-05瀏覽次數:10

            4月28日,為紀念趙忠堯先生誕辰120周年,弘揚老科學家精神,24系教工黨支部邀請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鄭志鵬研究員以騰訊會議的形式作題為《中國核物理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趙忠堯先生》的學術報告,24系師生及多位專家學者參加。

            趙忠堯先生是我校原子核物理與原子核工程系(近代物理系)的首任系主任,而鄭志鵬研究員正是該系招收的第一屆學生,他以親身經歷講述了趙忠堯先生傳奇的一生。

            鄭志鵬首先概要地介紹了趙忠堯先生的成就,接著將報告分為“青少年時代”“攻讀博士學位”“開創我國核物理實驗研究”“創辦民族工業”“抗戰期間”“籌建核物理實驗基地”“沖破阻礙,返回祖國”“建立核物理實驗基地”“建立高能物理實驗基地”“熱情關心我國科研事業”“獻身教育事業,熱心培養青年”以及“崇高人格”等十二個部分詳細展開趙忠堯先生的生平事跡。

            鄭志鵬研究員介紹,趙忠堯先生是我國核物理及相關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02年出生于浙江省諸暨市,1925年畢業于東南大學,1927年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師從密里根攻讀博士學位,于1929年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觀測到了正負電子對湮滅現象。1946年受邀前往美國參觀原子彈爆炸試驗后留美工作,1950年毅然回國。他以畢生精力從事科學和教育事業,為我國核物理和高能物理培養了包括多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在內的大批優秀人才。

            在趙忠堯先生攻讀博士學位這一部分,鄭志鵬研究員還原了趙忠堯先生研究物質對于硬γ射線吸收的實驗過程。趙忠堯先生發現了重元素對硬γ射線的反常吸收,結果優于英國的塔蘭特和德國的邁特納。趙先生在該實驗的進一步研究中發現的“特殊輻射”是正負電子湮滅的首例實驗證據,但是卻遺憾的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鄭志鵬研究員以安德森晚年的回憶錄和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委員會前主席艾克斯蓬的留言佐證了趙忠堯先生對正負電子湮滅現象的貢獻,從而肯定了他的科學功績。

            接著,鄭志鵬研究員講述了趙忠堯先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對于核物理實驗研究所做的開創性工作。趙先生在清華大學任教期間白手起家領導建立了核物理實驗室,并在非常簡陋的條件下開展了一系列核物理前沿研究,與其他科學家合作的多項研究成果發表在了《Nature》等頂級期刊上。趙先生受其父親愛國思想的影響,不僅積極從事科學和教育工作,還利用科技來發展我國的工業,籌建了“中華鉛筆廠”的前身“長城鉛筆廠”,以此作為實業救國的起點。在抗日戰爭期間生活極端困難、需要售賣自制肥皂補貼家用的情況下,他仍堅持科學研究,頂著侵略者的轟炸進行了宇宙線和中子共振能級間距等實驗。正是因為像趙先生這樣的科學先賢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西南聯大培養出了包括諾獎得主、“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和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在內的大批優秀科學家。

            抗戰勝利后,趙忠堯先生輾轉于美國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去學習并非自己本行的加速器。為積累加速器實驗的經驗,在回國之前,趙先生在母校加州理工學院參加靜電加速器的核反應實驗,對當時最前沿的核反應問題進行研究,并在《Physical Review》上發表了三篇論文。在個人成就與國家民族的關系上,趙先生這樣說道:“一個人在國外做出成績對于提高中華民族的科技水平和實現國家富強的作用不大,只有在國內建立了科學基地,才能開展研究并培養人才,個人的犧牲是微不足道的。”

            1950年,趙忠堯先生在回國途中遭到無理扣留,面對阻撓和誘惑,趙先生回到新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決心從未動搖,在我國的努力救援下,他終于得以回到國內,受到全國廣大人民與科技界的熱烈歡迎。回國之后,趙先生就立即投入到我國核物理實驗基地的建設中去,在他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攻克種種難關,先后于1955年和1958年建成了能量為700KeV和2.5MeV的質子靜電加速器,為掌握技術培養人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擔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期間,趙先生利用回旋加速器指導并參與了質子彈性散射等核反應實驗。

            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趙忠堯先生擔任副所長并主管實驗物理部。鄭志鵬研究員說道:“盡管趙老師年事已高,但他與張文裕配合很好,積極建言獻策,參加高能實驗基地建設的討論。他經常進入基地的施工工地了解工程進展,到我負責的飛行時間計數器實驗室指導工作,提出了很多指導性意見,他精神抖擻,思維縝密,十分令人敬佩。”鄭志鵬研究員認為,我國高能物理實驗基地的建成以及所取得的物理成果,這一切都凝聚了包括趙忠堯先生在內的老一輩科學家的心血,也是他們培養出來的一代代中青年科學家們努力的結果。

            談及趙忠堯先生獻身教育事業,熱心培養青年,鄭志鵬研究員滿懷深情地回憶起大學時光。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趙先生籌建原子核物理和工程系并擔任系主任,他請張文裕、彭桓武、朱洪元等著名科學家為學生上課,并親自為大學三年級學生講授原子核反應的專業課。在趙先生的主持下,在中國科大建立了核物理專業實驗室,開設了譜儀、氣泡室、穆斯堡爾效應等先進實驗。趙先生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的理論和實驗平衡發展。在鄭志鵬研究員的回憶中,趙先生關心學生,和藹可親,備課認真,講課內容豐富,結合他的科研經歷把核科學前沿知識傳授給學生。鄭志鵬研究員認為,中國科大的核物理能在短時間內躋身國內一流行列,離不開趙忠堯先生和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

            最后,鄭志鵬研究員講到趙忠堯先生的個人品質。趙先生為人正直,學問精深,德高望重,淡泊名利,心胸坦蕩,樸實無華,獎掖后進,深受敬仰愛戴,為中國科大營造了優良的學風。他終生信奉“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人生格言。他堅持真誠、實在的原則,凡是有利于國家和人民的,敢于堅持到底。趙先生曾說過:“我想,一個人能做出多少事情,很大程度上是時代決定的。我唯一可以感到慰藉的就是,六十多年來,我一直為祖國兢兢業業地工作,說老實話,做老實事,沒有謀取私利,沒有虛度光陰。”這是趙先生為人的真實寫照,他寄語青年人“回想自己的一生,經歷過許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國繁榮昌盛,科學昌明。我們已經盡了自己的力,但國家尚未擺脫貧窮落后,尚需當今與后世無私的有為青年再接再厲,繼續努力”。鄭志鵬研究員總結道,我們緬懷趙忠堯先生為我國科學和教育事業所做的卓越貢獻,弘揚他的精神,學習他的品格,我們要像他一樣踏實工作,開拓創新,為祖國科技的進步做貢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教授趙政國院士,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先生等在線聆聽了報告。趙啟正先生在報告結束后致詞,回憶了趙忠堯老師對基礎科學概念的重視,以及對當代社會狀況的啟示。多位來自科學史及科學界的聽眾紛紛就關心的問題向鄭志鵬研究員提問,鄭先生都耐心給出解答。大家向鄭志鵬研究員的報告表示了衷心感謝,本場講座圓滿結束。


            (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 李守忱

            韩国黄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