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包信和校長率多位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在赴南區人文學院座談前,考察了教育部文房四寶工藝文化傳承基地的“紙”“墨”“筆”“硯”4個課程工作坊,并與正在上“徽墨技藝”課程的行業專家馮宜明、來自全校多個院系選課學生和相關興趣社團成員進行了親切的交流互動,勉勵學生們珍惜寶貴的資源平臺、好好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更要立志發揮中國科大在科技研究方法上的優勢,傳承科學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積極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為我國傳統文化行業的科學化做貢獻。
包信和校長考察教育部文房四寶工藝文化傳承基地的徽墨課堂
3月21-22日晚,我校教育部文房四寶工藝基地體驗課程-《中國紙墨筆硯》本科生公選課在南校區紙墨筆硯工作坊“動手”試水。49名本科生正式入坊前,舉行了簡短的開坊與聘任儀式,課程組牽頭人湯書昆教授主持,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褚建勛教授,教師代表錢斌教授、國家級非遺-手工造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靖研究員分別致辭。
教育部文房四寶文化傳承基地在中國科大開班
教育部文房四寶工藝基地是教育部2020年8月批準在中國科大建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也是當年安徽省的唯一獲批教育部基地。該基地首次開設的課程是全校本科生公選課《中國紙墨筆硯》,學生來自少年班、數學、物理、化學材料、地空、生命、工程、信息、計算機、管理、人文等12個學院。課程旨在通過行業名家工作坊師徒式的制作技能傳授,培養學生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的表達工具與載體系統,引導學生在技藝名師手把手教學過程中認識中國偉大發明(造紙術、制墨技藝、制筆技藝、制硯技藝、書畫藝術與材料)的文化內涵與工藝原理。工作坊實踐課程是中國科大在“新文科”建設目標下整合教育部文房四寶基地資源和業界名家大家資源打造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新模式。
第一批筆墨紙硯特聘實踐課導師的受聘儀式
特聘實踐課導師均為中國文房四寶業界著名專家,第一批入坊導師有:紙箋加工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靖;楮皮紙專家-北京“冬奧”用紙特邀制作人朱建新;古法制墨技藝世家傳人、中國美院墨制作工坊主持人馮宜明;歙硯作品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朱岱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毛筆古法制作技藝代表性專家-淳安堂創始人李小平。
簡短的開坊典禮結束后,導師們在21-22日兩個晚上的本科生通識選修課開始了第一堂工作坊實踐課的分組教學:
在紙工坊的加工紙區,劉靖向同學們展示了粉蠟箋、蠟箋、泥金箋、透光箋、水紋紙、草木染色紙等十幾類、上百張不同的加工紙標本,其中真金手繪粉蠟箋是中央電視臺2000年《走進科學》欄目評價為代表中國造紙技術最高水平的名品。
紙箋加工技藝國家級傳承人劉靖向同學們展示不同紙樣
在原紙區,特聘導師朱建新演示了原紙制造過程中攪漿、端漿、蕩簾、扣紙等手法和技術要點,而初次下場的同學們在手把手的跟隨操作中普遍感受到了難度很大。
北京“冬奧”用紙特邀制作人朱建新演示原紙制造攪漿工藝
在墨工坊,實踐導師馮宜民擺出了制墨的數十種精品原材料,介紹了古法制墨的腌料、放料、材料配置、墨模雕刻、彩繪等工藝流程,描述了九丈龍窖和甕燒法的不同。每位同學都親手點燃松香觀察了在白紙上留下松煙的過程。
中國美院墨制作工坊主持人馮宜民向同學們介紹古法制墨的工藝流程
有幸選課的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體驗松香燃煙的過程
而在硯工坊,俞步翰制硯師帶領同學們體驗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學們認識了幾十種制硯工作,并動手磨制不同用途的刻刀、體驗了用磨石磨硯及鏟刀鏟硯的手法。
制硯師俞步翰帶領同學們體驗磨硯及鏟刀鏟硯的手法
選課的同學們在晚上課程親自操作硯臺制作過程
來自不同學院的選修本科同學在造紙工作坊細心聽講
我校教育部文房四寶工藝基地目前安置在南區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三樓,將按照教育部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的評估要求,持續探索構建具有研究型高校特色和特點的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在教育普及、保護傳承、科技融合、跨界交流等方面協同推進。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