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物與博物館類
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2020 版)
一、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
1. 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解決文博實際工作中的復雜問題,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勝任文博行業較高水平業務或管理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
2. 基本要求。
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系統掌握文物與博物館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并勝任文博行業實際工作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在實際工作中直接轉化科技成果的能力;能夠運用一門外語在本專業領域進行對外交流,或掌握古代漢語以具備閱讀古文獻的能力。
二、招生對象
招生對象一般為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入學考試實行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及招生單位自行組織的專業復試,主要依據考生的考試成績以及面試情況擇優錄取。
三、學習方式與修業年限
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基本修業年限為3 年,最長不超過5 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用1 年時間修讀學位課程,完成全部課程修滿學分;第二階段完成實踐、實習,并撰寫學位論文。
四、培養方式
原則上應以課程教學形式為主,宜采取前沿講座、自主學習、問題討論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自學和反思能力,組織咨詢輔導;注重專業眼光的擴展和新穎方法論應用的引導,同時應注重教學實踐,宜采用專業知識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加大實踐環節的學時數和學分比例,從而使學生獲得對口就業或創業的能力。
本專業學位培養過程實行雙導師制,其中第一導師來自培養單位,另外至少有一位導師來自文博及相關行業。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踐實行學分制,研究生在申請碩士學位時取得的總學分不得少于33 學分,其中課程學習不得少于25 學分。
1.公共課程(7 學分)。
包括政治3 學分、英語4 學分。2.專業基礎課(不少于12 學分)。
《文物保護概論》和《博物館學基礎》為本類別基礎課程(必修,6 學分)。課程教學的目的為提高研究生的基礎理論水平和前沿發展觀察能力,強化科學理論培養,為今后研究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修讀其他專業基礎課程應不少于6 學分。課程教學的目的為提高研究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加深專業知識、拓寬專業視野,提高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3. 專業選修課(不少于6 學分)。
專業選修課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實踐性強,給研究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余地和個性化發展空間。研究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業方向來選修課程,由此使學生發展個性,進一步強化和提高其在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4. 必修環節(共8 學分)。
(1) 學術活動(1 學分)。在學期間參加本專業前沿講座不少于10 次,完成規定學術活動后獲得相應學分。
(2) 專業實踐(6 學分)。
(3)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1 學分)。
表文物與博物館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課程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教學方式 |
備注 |
公共 課程 | MARX6101U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36 | 2 | 講授 | 必修 |
PHIL6101U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8 | 1 | 講授 | 必修 | |
FORL6101U | 研究生綜合英語 | 40 | 2 | 講授 | 必修 | |
FORL6102U | 日常交流英語 | 40 | 2 | 講授 | 必修,兩門任選一門 | |
FORL6103U | 學術交流英語 | 40 | 2 | 講授 | ||
專業基礎課 | ARCH6003P | 文物保護概論 | 60 | 3 | 講授 | 必修 |
MCHM6001P | 博物館學基礎 | 60 | 3 | 講授 | 必修 | |
ARCH6005P | 文物保護科學 | 40 | 2 | 講授 |
不少于 6 學分 | |
MCHM6002P | 文物的科技鑒定 | 60 | 3 | 講授 | ||
ARCH6002P | 科技考古概論 | 60 | 3 | 講授 | ||
ARCH6001P | 考古學通論 | 60 | 3 | 講授 | ||
MCHM6003P | 文物法規與行政管理 | 20 | 1 | 講授 | ||
MCHM6004P | 文物制作技術 | 60 | 3 | 講授 | ||
SCTH6002P | 中國科學技術史 | 60 | 3 | 講授 | ||
專業選修課 | ARCH6601P | 文物光譜分析 | 60 | 3 | 講授 |
不少于 6 學分 |
MCHM6401P | 石質文物保護 | 60 | 3 | 講授 | ||
MCHM6402P | 金屬文物保護 | 60 | 3 | 講授 | ||
MCHM6403P | 古代紡織品保護 | 40 | 3 | 講授 | ||
MCHM6404P | 紙質文物保護 | 20 | 1 | 講授 | ||
MCHM6405P | 古建筑保護 | 20 | 1 | 講授 | ||
MCHM6406P | 文物現場保護技術 | 20 | 1 | 講授 | ||
MCHM6407P | 文物生物病害的防治技術 | 60 | 3 | 講授 |
| MCHM6501P | 青銅器鑄造傳統工藝 | 60 | 3 | 講授 |
|
MCHM6504P | 青銅器修復 | 20 | 1 | 講授 | ||
MCHM6505P | 書畫裝裱 | 20 | 1 | 講授 | ||
MCHM6506P | 陶瓷修復 | 20 | 1 | 講授 | ||
MCHM6507P | 文物修復藝術 | 40 | 2 | 講授 | ||
MCHM6601P | 博物館環境概述 | 20 | 1 | 講授 | ||
MCHM6602P | 國外博物館 | 20 | 1 | 講授 | ||
MCHM6603P | 現代博物館技術 | 20 | 1 | 講授 | ||
MCHM6604P | 博物館藏品管理 | 20 | 1 | 講授 | ||
MCHM6605P | 文物展陳技術 | 20 | 1 | 講授 | ||
MCHM6503P | 古建筑建造工藝 | 20 | 1 | 講授 | ||
MCHM6701P | 古字畫鑒定 | 20 | 1 | 講授 | ||
MCHM6702P | 寶玉石的科技鑒定 | 20 | 1 | 講授 | ||
MCHM6502P | 造紙傳統工藝 | 20 | 1 | 講授 | ||
必修環節 |
| 學術活動 |
| 1 |
|
|
| 專業實踐 |
| 6 |
|
| |
|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 |
| 1 |
|
|
六、專業實踐
本專業學位研究生需結合學位論文選題,采用集中實踐或分段實踐的方式,在文博單位或相關行業部門實習實踐不少于6 個月,實習結束后撰寫實踐總結報告,通過后獲得相應學分。
七、學位論文
論文選題應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著眼實際問題、面向文博工作實務。論文內容要有現實性、應用性,體現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論文形式可采用研究報告、調研報告、修復報告、規劃設計、工程方案、產品研發、典型案例分析等。文物與博物館類碩士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將研究內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成果按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范》書寫成碩士學位論文。
八、學位論文評審與答辯
學位論文評審應著重考察研究生綜合運用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位論文答辯成員中應有相關行業實踐領域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具體評審與答辯方法和程序遵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實施細則》執行。
九、學位授予
完成課程學習及實習實踐等培養環節,取得規定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業學位。具體遵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實施細則》執行。
十、其他
本培養方案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人文類專業學位學位分委員會工作會議審議通過,自2020 級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開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