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哲學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專業代碼:010108)
一、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面向未來科技和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注重文理知識融會貫通,具有科技哲學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能夠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文理復合型高層次人才。畢業生既可從事與科技哲學、科技創新、科技戰略、科技政策、科技文化等相關的科研或教學工作,也可從事科技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還可以在社會急需的新學科領域從事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或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科技創新與方法2.科學文化與傳播
3.科學技術與社會4.科技政策與管理
5.科技倫理與治理6.科學心理與認知
三、課程類型和學分要求
1. 碩士培養模式。通過碩士研究生招生統考或免試推薦等形式,取得我校碩士研究生資格者。研究生在申請碩士學位時,取得的總學分不低于35 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7 學分,碩士學科基礎課不少于6 學分,碩士專業基礎不少于6 學分,素質類課程不超過3 學分,開題報告1 學分,學術報告1 學分,研究實踐1 學分。
2. 碩博一體化培養模式。本專業和相關專業學生在讀碩士研究生完成碩士階段基本學習任務,通過博士生資格考核,可以取得博士生資格。碩博連讀研究生在申請博士學位時,取得的總學分不低于45 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11 學分,碩士學科基礎課不少于 6 學分,碩士專業基礎課不少于 6 學分,博士專業課不少于 4學分,素質類課程不超過3 學分,博士論文開題報告2 學分,學術報告1 學分,研究實踐 1 學分。跨專業碩博連讀生須增選 4 門以上本專業碩士課程。
4. 普通博士生培養模式。已取得碩士學位,通過我校博士生資格考核者。研究生在申請博士學位時,取得的總學分不低于16 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4 學分,博士專業課不少于4 學分,素質類課程不超過3 學分,開題報告2 學分,學術報告1 學分,研究實踐1 學分。跨專業入學的博士生須增選4 門以上本專業碩士課程。
四、研究生培養過程要求
1. 博士資格考試:申請攻讀博士學位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訓練準備,原則上要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規定的符合科技哲學博士學位申請標準的期刊至少發表(或錄用)一篇學術論文方取得報名資格。研究生進入博士階段之前須通過本學科統一組織的博士資格考試,考試時間安排在統考生的博士入學選拔之后,與統考生復試合并進行,統考生未通過博士資格考試者視同復試未通過,不能錄取;碩轉博的研究生未通過博士資格考試者可以申請下一年度再次參加博士資格考試,再次不通過者,不能申請轉為博士生。
2. 開題報告:博士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及評審過程是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必要環節。開題報告的時間由博士生導師根據博士生工作進度情況確定,一般應在博士培養階段的第三或第四學期內完成(碩博連讀研究生最早可在第二學期內進行);開題報告由博士生所在一級學科組織;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評審小組由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專家組成,人數不少于5 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博士生導師不少于3 人);達到或超過三分之二的評審專家同意通過的方可通過;開題報告不通過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請在下一學期重新開題。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應在入學后的第三學期完成,評審組由3 位專家組成,其中副教授不少于2 名。
3. 中期檢查:博士學位論文的中期檢查報告及評審過程是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必要環節。中期檢查應在研究生通過開題報告之后或再后的學期內進行;中期檢查報告及評審由博士生所在一級學科組織;博士學位論文中期檢查報告評審小組的組成及通過辦法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不通過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請在下一學期再次進行中期檢查。
4. 畢業答辯:博士學位論文的畢業答辯應在研究生通過中期檢查之后進行;具體要求參見研究生院的相關規定。
5. 國際學術交流:鼓勵博士生在學期間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并交流學術論文或短期出境訪學一次;參加學術會議或短期訪學后,博士生應及時向所在系教學辦公室提交有關證明材料。
6. 學術報告:博士生在學期間必須聽取不少于10 場次的學術報告會,并得到報告會組織單位的認定和學科點的認可;博士生在學期間必須在國內外的學術會議上做學術報告至少1 次,并及時向所在系教學辦公室提交有關論文報告證明材料。學位點每學期舉辦學術論壇,在學期間碩士生須完成一次學術報告,普通博士生須完成二次學術報告,碩博連讀生須完成三次學術報告。
7. 研究實踐:研究生在讀期間應積極主動參加各類學習研究實踐,如助教、組織學術活動、參與科研項目,協助導師或學科點進行其它學術研究工作。根據工作實績,計入相應學分。
8. 學位論文:研究生申請學位前,必須滿足本學科規定的科研成果要求。碩士研究生應邀參加國內外較高水平專業學術會議且有口頭報告的學術論文,經導師和學位點專家組鑒定通過,可等同為達到申請學位要求。
五、選課要求和課程設置列表
1. 公共必修課和素質類課程列表由學校統一設置和要求。
2. 超出學分要求的基礎課,學生可以申請調整為專業選修課。
3. 跨專業就讀的博士生必須選修至少4 門本專業碩士階段的基礎課或專業課。研究生中途由其他專業轉入本專業,應按照本專業課程要求補修課程,已修課程符合本專業要求的,可以計入學位課程學分。
4. 研究生選修本專業培養方案以外的研究生課程,經導師簽字同意,可以算作本專業的專業選修課。
5. 研究生補修本科生課程所獲學分不計入學位課程學分。本專業課程設置列表如下:
碩士學科基礎課:
PHIL6001P | 西方科學哲學導論 | 80 | 4 |
PHIL6002P | 西方哲學經典原著選讀 | 80 | 4 |
PHIL6003P | 中西哲學史導論 | 80 | 4 |
PHIL6004P | 科學文化概論 | 80 | 4 |
PHIL6005P | 科學思想史 | 80 | 4 |
PHIL6006P | 科技哲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 80 | 4 |
碩士專業基礎課:
PHIL6007P | 科技倫理學 | 80 | 4 |
PHIL6008P | 科學社會學 | 80 | 4 |
PHIL6009P | 中西會通創造學 | 80 | 4 |
PHIL6010P | 科技原始創新引論 | 60 | 3 |
PHIL6011P | 生命醫學及工程倫理 | 60 | 3 |
PHIL6012P | 技術哲學與技術史 | 80 | 4 |
PHIL6013P | 認知科學哲學 | 60 | 3 |
PHIL6014P | 現代交叉科學研究 | 60 | 3 |
PHIL6015P | 科學計量學 | 60 | 3 |
PHIL6016P | 科學知識社會學 | 60 | 3 |
PHIL6017P | 社會認知心理學 | 60 | 3 |
PHIL6018P | 科技哲學專業研究實踐 | 40 | 2 |
碩士專業選修課:
PHIL6401P | 人工智能與邏輯 | 80 | 4 |
PHIL6402P | 認知科學問題研究 | 80 | 4 |
PHIL6403P | 創新理論與社會發展研究 | 80 | 4 |
PHIL6404P | STS 專題研究 I(新興科技倫 理) | 60 | 3 |
PHIL6405P | STS 專題研究II(新興科技治 理) | 60 | 3 |
PHIL6406P | 邏輯學 | 80 | 4 |
PHIL6407P | 文化哲學專題研究 | 60 | 3 |
博士專業課:
PHIL7001P | 科技哲學前沿問題專題研究 | 80 | 4 |
PHIL7002P | 科技哲學專業文獻研讀 | 80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