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呂凌峰 | |
職稱 | 副教授 | |
電話 | 0551-63603973 | |
郵件 | lingfeng@ustc.edu.cn | |
所屬單位 | 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 | |
主要專業方向 | 中西知識交流史;中國近代科學與社會;科技政策與科技管理。 |
個人信息
2002年10月至今: 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任教
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 德國愛爾蘭根-紐倫堡大學IKGF研究所客座教授
2012年11月-2013年10月 德國海德堡大學訪問學者
2008年1月-2008年6月: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A.W. Mellon Research Fellowship)
2004年12月-2006年11月:Erlangen-Nuremberg大學漢學系(德國洪堡獎學金)
2006年9月:法國巴黎第七大學
2004年8月-2004年11月:Goethe-Institute Schwaebisch Hall (德文學習)
2001年10月-2002年10月:Erlangen-Nuremberg大學漢學系博士生訪問(德國DAAD獎學金)
1997年9月-2001年9月: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史系碩博連讀生
1992年9月-1996年7月:安徽大學歷史系本科學習
主要科研項目
當代力學家學術譜系研究,2014年,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協會項目,項目主持
明代歷法研究,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合作協議方主持
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研究,國家外專局,2013年,項目主持。
常印佛院士學術資料成長采集,2012年-2013年,中國科技史學會、國家科協,項目主持。
當代天文學家譜系研究,2012年-2013年,國家科協,項目聯絡人及主要執行人。
薛鳳祚的《天步真原》研究,2012年-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排名第二。
歷史上經典科學實驗及儀器的復原,2011年-2014年,中科院所系結合項目,項目科大方聯系人及主要執行人。
走出朝堂:西方天文學與晚清社會,國家社科基金,2009年-2013年,項目主持。
中國古代天象記錄史料的整理,2003年1月-2004年12月,教育部留學回國基金項目,項目主持。
清代西方傳教士的天文觀測活動,中科院項目,2002年10月-2004年4月,項目主持。
學術發表
王申、呂凌峰,《樂在圖書山水間,常印佛傳》,30萬字,2015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朱曉珂、褚龍飛譯,呂凌峰校,斯洛文尼亞的文化使者——劉松嶺,大象出版社,20萬字,2014年。
呂凌峰、李亮,《明朝科技》,南京出版社,30萬字,2015年(“明朝文化研究叢書”之一,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Lu Lingfeng, Chinese Records of the 1874 Transit of Venus,2013(01),Journal of Astronomical History and Heritage, Pp.45-54
呂凌峰、王松普、陸發春, 科學方法論與近代中國社會——王星拱文集,主編,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30萬字。
呂凌峰、王松普,民國學者對馬赫哲學思想的研究,科學文化評論,2013(03):23-40。
呂凌峰、朱曉珂,畫家眼中的伽利略審判,科學文化評論,2012(04) :80-90。
程俊俊、呂凌峰,晚清出洋知識分子對西歷的態度,科學文化評論,2012(01) :51-67。
孫磊、呂凌峰,江南制造局蒸汽機譯著底本考,或問(日本),2011(20):33-48。
李亮、呂凌峰、石云里,《回回歷法》交食精度之分析,自然科學史研究,2011(03):306-317。
海外珍稀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集成——天文卷,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主編:石云里。編委之一。
李亮、呂凌峰、石云里,從交食算法的差異看《大統歷》的編成與使用,中國科技史雜志, 2010(04):414-431。
石云里、呂凌峰,中“道”與西“器”——以明清對西方交食推算術的吸收為例,《跨越東西方的思考》(李雪濤、柳若梅、顧鈞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112-126。
呂凌峰、石云里,科學新聞與占星辨謬——1874年金星凌日觀測活動的中文記載,中國科技史雜志,2009(01):139-150。
Lu Lingfeng, Eclipses and the Victory of European Astronomy in China, Accepted by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ssue 26:16 pages. 2007.
呂凌峰,清代交食記錄的歷史文獻及其研究狀況,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紀念張秉倫教授專輯),2006(2):32-36。
石云里、呂凌峰,從“茍求其故”到但求“無弊”——17、18世紀中國天文學思想的一條演變軌跡,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5(1):101-105。
呂凌峰、劉穎勃、方曉陽,美國衛生部與國家科學基金會對高校研究資助的比較,科技導報,2004(5):37-39。
邵建、呂凌峰,晚清70年人才的流向,科學·經濟·社會,2004(1):68-70。
呂凌峰,清代地方志月食記錄的可靠性分析,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席澤宗院士主持的天文學史專欄),2004年(1):39-42。
呂凌峰,清代皇家天文機構日月食測報舞弊現象之透析,全國中青年學者科技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12。
呂凌峰、石云里,清代日食預報記錄的精度分析,中國科技史料,2003(4):283-290。
呂凌峰,清代地方志中日食記錄的可靠性分析及其啟示,自然雜志,2003(4):243-246。
呂凌峰、石云里,明末中西歷法爭論中回回歷的推算精度,回族研究,2003(4):78-80。
石云里、呂凌峰,禮制、傳教與交食測驗――清欽天監中交食檔案記錄之透視,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年(6):44-50。
張秉倫、孫艦、呂凌峰,范禮安與中國印刷術的回傳,中國印刷,2001(11):41-44。
呂凌峰、劉穎瑜,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對高校R&D的資助,科技管理研究,2001(4):42-45。
呂凌峰、石云里,明末歷爭中交食測驗精度之研究,中國科技史料,2001(2):128-138。
石云里、呂凌峰、張秉倫,清天文檔案中交食預報史料之補遺,中國科技史料,2000(3):270-281。
呂凌峰、張秉倫、石云里,美國國家研究開發經費的歷史演變及其啟示,預測,2000(1):25-29。
開設課程
科學史學導論,碩士生基礎課,主講
科學社會學,碩士生基礎課,主講
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碩士生專業課,主講
自然辯證法,碩士生公共課,主講
西方文明史,本科生公選課,主講
會議主持
2014年3月26-29,第八屆國際東方天文學史會議,2名大會主席之一。
2011年7月25-30日,第十三屆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會議秘書長。
2011年8月1-3日,劍橋-中國科技大學“人與自然”學術論壇,8名劍橋大學教授來合肥參與。會議秘書長。
2006年,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Exchanges of Knowle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stitutions and Networks“中西方知識交流”國際大會(兩名會議主席之一,德意志研究聯合會(DFG資助)
獲獎情況
2013年4月:安徽省第七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第二作者)
2010年: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一等獎(獨立作者)
2008年: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三等獎(第一作者)
2004年1月:安徽省社會科學論文二等獎(第二作者)
2003年12月:第四屆全國中青年學者科技史研討會大會論文一等獎
2003年12月:安徽省第四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第二作者)
2003年12月:安徽省第四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第一作者)
2004年3月:德國洪堡獎學金(Humboldt Fellowship)www.avh.de
2001年9月:德國國家學術交流中心(DAAD)獎學金www.daad.de
2001年7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獎學金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