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pkvea"><ins id="pkvea"></ins></menuitem>
<progress id="pkvea"></progress>
<option id="pkvea"></option>
    1. <menuitem id="pkvea"></menuitem>

        1. <samp id="pkvea"><ins id="pkvea"><ruby id="pkvea"></ruby></ins></samp><samp id="pkvea"></samp>

            祝秀麗

            發布者:黃玉明發布時間:2020-05-19瀏覽次數:1317

            祝秀麗
            副教授


            所屬單位科技傳播系


            個人簡介:

            祖籍山東曹州,生于遼寧遼中。1996年于遼寧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師從劉鐵教授;1999年于遼寧大學中文系獲民俗學碩士學位,師從烏丙安教授、江帆教授;2002年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民俗學博士學位,師從鐘敬文教授、董曉萍教授。
            主要從事民間文學、文化傳播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主持教育部等課題,撰著作3部、論文30余篇。2018年,受聘為中國文聯的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編輯專家委員會“民間傳說組”專家。同年,入選新一屆中國民俗學會理事。


            主持課題:

            1、現當代包公民間傳說的共時性研究,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2015-2018
            2、海鹽縣秦始皇傳說研究,浙江省嘉興市文聯民協委托課題,2019-2020
            3、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研究子課題:徽州非遺保護的創新案例研究,教育部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15-2017
            4、新技術的有效傳播和地方理解,安徽省教育廳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2012-2013
            5、蕪湖縣周村苗木栽種技術傳播與村落社會文化的互動機制,中央高校專項基金-中國科大青年創新基金項目,2012-2014


            學術著作:

            《村落故事講述活動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我們的居住》,遼寧教育出版社,2018年

            《聆聽黑土地上的古兒》,廣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主要論文:

            1、 祝秀麗.民間故事講述的話語互動及其田野研究.民俗研究.2015(6)
            (轉載于《中國民俗學年鑒2016》,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轉載于《新華文摘》網絡版,2016年第4期)
            (以框架摘要形式轉載于《中國文學年鑒》2016,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2、 祝秀麗、蔡世青. “五鼠鬧東京”傳說的類型與意義.民俗研究.2018(4)
            (轉載于《“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通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內部刊物,2019年)
            3、 祝秀麗.民間故事講述的話語互動序列與合作敘事:以親子間兩次聽講《包公行醫》為例.民族文學研究.2016(5)
            4、 祝秀麗.解析故事構成要素:雅各布森的理論視角.民俗研究. 2013(1)
            5、 祝秀麗、黃澤香.“禿尾巴老李傳說”的結構與意義.民俗研究.2010(3)
            (轉載于馮驥才、劉守華編《中國民間文藝學年鑒2010年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
            6、 祝秀麗、董軍鋒.“包公為什么不轉世”的結構形態與敘事意義.韶關學院學報.2016(9)
            7、 祝秀麗.20世紀包公傳說的采錄與研究綜述.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輯刊第11期,2015.10
            8、 祝秀麗.現當代中國民間故事書寫文本再現口頭特征的歷程.吳效群編.民俗學:學科屬性與學術范式.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
            9、 祝秀麗.嘉興市海鹽縣秦山社區清明節民俗的調查報告.葉濤主編. 2018年嘉興二十四節氣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文化藝術出版社,2018
            10、 祝秀麗.文化旅游與鄉土社會:皖南宏村的田野研究. 葉濤主編“民俗文化與美麗鄉村”2016年嘉興端午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6
            11、 祝秀麗.男權、女性與自我認同——曹衍玉故事研究之一.河南社會科學.2009(1)
            12、 祝秀麗.“猴娃娘”的象征:以民俗學和心理學的方法.民族文學研究.2007(2)
            13、 祝秀麗.孟姜女的象征研究.民間文學研究通訊(臺灣).2007.7
            14、 祝秀麗.民間故事重復律的分類、結構與表演.民族文學研究.2006(1)
            15、 祝秀麗.家鄉民俗研究者的角色沖突.民俗研究.2006(2)
            16、 祝秀麗.關于一位女講古兒能手的田野調查.民間文學研究通訊(臺灣).2006.2
            17、 祝秀麗.重復與變化:重復律的雙重特征.民間文化論壇.2006(5)
            18、 祝秀麗.民間故事講述人傳承個性的研究——以遼寧故事家李占春為例. 呂微、安德明編《民間敘事的多樣性》,學苑出版社,2006年
            19、 祝秀麗.“皮匠駙馬型”故事的格雷馬斯符號學解讀.西北民族研究2004(3)
            20、 祝秀麗.中國民間故事講述活動研究史略.民俗研究.2003(1)
            (轉載于劉守華等編《中國民間文藝學年鑒2003年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獲獎:

            中國科大“優秀班主任”,2004-2005年度
            中國科大“青年教師優秀教學津貼”,2007-2009
            中國科大“王寬誠育才獎”一等獎,2014年9月


            韩国黄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