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pkvea"><ins id="pkvea"></ins></menuitem>
<progress id="pkvea"></progress>
<option id="pkvea"></option>
    1. <menuitem id="pkvea"></menuitem>

        1. <samp id="pkvea"><ins id="pkvea"><ruby id="pkvea"></ruby></ins></samp><samp id="pkvea"></samp>

            褚建勛

            發布者:黃玉明發布時間:2020-05-19瀏覽次數:2086

            褚建勛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危機傳播、科學傳播、科技政策與科技哲學
            chujx(at)ustc.edu.cn
            所屬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個人簡介:

            籍貫安徽廬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2019-),曾任中國科大宣傳部副部長兼新聞中心副主任(2010-2016)、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2016-201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科大科學傳播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2010-2020

            學術兼職: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系統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曾任安徽省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ICA)國際常設委員會委員,安徽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等



            學習簡歷:

            曾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STC)完成本科、碩士和博士,入選美國Santa Fe InstituteComplex Systems Summer School2005),并在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2005)、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2006)、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2009-2010)、芬蘭圖爾庫大學Finland Futures Research Centre2013)、德國哥廷根大學(2016)及UC Davis2016)留學進修講學


            專業方向:

            傳媒管理,危機傳播,科學傳播(社會網絡方法/認知神經實驗),近年進一步拓展上述課題與科技哲學、科技政策和計算社會科學的交叉課題


            講授課程:

            傳媒管理MJC/危機傳播/傳播網絡分析/知識管理MBA/公共政策MPA


            研究興趣:

            (1)危機傳播與應急公關基于社交媒介的危機傳播行為及其神經機理研究

            [基礎研究]聚焦于social media大數據背景下的非常規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危機傳播行為建模與社會網絡分析,并嘗試借助眼動儀、EEGfMRI實驗方法探求其認知神經機理,特別針對政府或企業的應急公關策略研究

            [應用研究]運用危機公關知名學者Coombs等新提出的情境危機傳播理論(SCCT)針對政府、企業開展危機傳播管理咨詢與高端培訓;運用Social Network Analysis方法(特別是語義網絡分析)進行社交媒介輿情采集與大數據分析
            (2)科學傳播及媒介管理不同層次媒介大數據的科學傳播模式研究

            [基礎研究]聚焦于new media技術背景的科學傳播理論模式及其配套政策創新研究,吸收美歐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Public Engagement,結合中國國情與中科院、中科大的特色資源,深入開展三類不同層次的科學傳播研究:科學家面向公眾的Public Science CommunicationPubScicomm);學科交叉創新的Cross Science CommunicationCroScicomm);科研團隊知識分享的Team Science CommunicationTeamScicomm

            [應用研究]結合已有的中國科協、中科院和中科大課題資源,系統開展具體學科(例如火災疏散科普、ITER國際熱核聚變項目和極地科考等領域)的Science Communication調研與實戰;針對某些科學前沿成果(如納米材料、生命科學和量子通信等)可視化精準設計宣傳方案進行國際期刊網站推廣等
            (3)科技政策與科技哲學交叉學科基于大數據的科學計量與計算傳播學

            [基礎研究]開拓新的交叉學科領域,特別是大數據技術支持的科學計量方法與計算社會科學方法,在未來學情景模擬方法下的科技政策模擬研究,以及相應的“人工智能”、“賽博空間”倫理反思等科技哲學理論問題

            [應用研究] 針對SoLoMo媒介融合大數據背景下的創新創業策劃方案;復雜適應性哲學視角的國家創新生態系統構建;“一帶一路”倡議下全球科技政策管理咨詢或政府智庫咨詢等


            主持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交互記憶系統的在線社交網絡應急管理傳播建模及其神經機制研究”(7157324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非常規突發事件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非常規突發事件中大規模人群的心理反應、緊急疏散行為及其干預機制”(9102402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于CAS的危機傳播網絡分析及協作機制研究”(70503024)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基于交互記憶系統理論的虛擬團隊知識共享機制研究”(08CTQ006)
            中科大新文科基金預研課題:“一帶一路”背景涉華輿情大數據分析:基于計算傳播學的交叉創新范式 (YD2110002008)
            中科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應急課題:“新冠病毒疫情應急科普的傳媒報道大數據調查”(YJ2020211001)
            國家海洋局極地國家利益戰略評估專題“極地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子專題之一(CHINARE2015-04-05-03-01)
            中國科協調宣部政策課題“我國主要創新密集區的創業地圖及其環境評估”(2015ZCY4-13)
            科技部重大專項“磁約束核聚變堆總體試驗CFETR”科學傳播項目管理子課題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技術中心培育項目“民用核設施的公眾風險感知調控與社會風險管理研究”(2014FXCX004)

             中科院“優秀博士論文、院長獎”啟動基金課題“危機情境下危機信息傳播復雜性研究”

             

            報考信息:

            歡迎不同學科背景(不限于傳播學、管理學、社會學、統計學、計算機、認知神經、英語等專業)的優秀學生報考!研究生類型根據入口可為:MJC/新聞傳播學、科技哲學、MPA與管理學博碩等;或據課題需要短聘兼職理工生(面議)
            如有案例分析、問卷調查及SPSS數據分析、UCINET/GephipythonR、認知神經實驗或計算機模擬經驗者優先;如有志上述方向無基礎者,亦可培訓上崗
            請于每年415日或915日前將“簡歷”+“特長/研究方法”+“興趣/未來設想”等信息Email到信箱(chujx[at]ustc.edu.cn)集中處理反饋

             

            聯系方式:

            電子信箱 chujx(at)ustc.edu.cn 
            辦公電話 63601941(人文學院317
            通信地址安徽合肥市包河區金寨路96號中國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 (郵編 230026



            韩国黄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