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我校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水平,豐富校園文化氛圍,10月18日下午,來自復旦大學的姚凱教授應邀在東區第二教學樓2204教室為科大學子做《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大學生成功創業商業模式的塑造》主題報告。全場學生都認真聆聽,與姚凱教授積極互動。本場報告由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曉燕老師主持。
姚凱教授來自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榮獲“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曙光學者”和“復旦大學世紀之星”稱號,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自然科學基金主持人。著有《現代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力資源測評系統設計》《企業經營者工作性質及其行為管理研究》《企業薪酬系統設計與制定》《大學生創業導論》《上海全球城市人才資源開發與流動戰略研究》等六部著作,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余篇。
姚凱教授首先為在場學生介紹了他所作報告的主要思路,姚凱教授認為,商業模式的塑造最能體現商業活動的本質,所以和大家分享商業模式塑造的話題。此外,電商、共享經濟、“互聯網+”、無人商店、無人汽車等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學生們只有掌握商業模式變化的趨勢,才能更好地去創新創業。姚教授還分享了去中西部地區講課的經歷,他提到,中西部地區的很多大學生對創業存在理解誤區,學生認為考上大學再去創業相當于大學白讀,這是一種誤解,在西方,很多國家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提高大學生素質的一種重要手段。
隨后,姚凱教授從四個方面為在場學生展開報告:一、商業模式的概念;二、商業模式的類型和創新;三、典型商業模式案例;四、網絡創業的商業模式。姚凱教授以大家熟悉的“餓了么”外賣送餐平臺為大家引出商業商機的來源。姚凱教授認為,商業模式要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一般的商業模式具有三個特點:資本是運動的;資本的運動要帶來盈利;盈利的過程是周而復始、循壞進行的。姚凱教授介紹了代理模式、廠家直銷模式等幾種網絡商業模式,他認為,最受顧客歡迎的商業模式才是最好的商業模式,同時,商業模式還要注重系統思維,實現最佳整體的最佳組合。
報告會上,姚凱教授為在場學生講述了完整的商業模式畫布,他認為,創業應有以下幾問:誰可以幫我(重要合作)、我要做什么(關鍵業務)、我擁有什么(核心資源)、我怎樣幫助他人(價值服務)、怎樣和客戶打交道(客戶關系)、怎樣宣傳自己和交付服務(渠道通路)、我能幫助誰(客戶群體)、我要付出什么(成本結構)、我能得到什么(收入來源)。姚凱教授建議,創業要著重注意四點:第一,創業過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價值主張,價值主張要有自己的特色。第二,找到適合自己的消費者群體,這是商業模式的核心。第三,找到自己擅長的渠道去開拓業務。第四,主動與客戶建立良好的聯系,為交易提供方便、節約交易成本。
報告最后,姚凱教授熱情回答在場學生提出的有關共享單車商業模式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概念解讀的問題,他認為,共享單車不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因為其存在技術門檻低、成本結構高、難管理,難保護等問題。針對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姚教授建議將其放在新的技術下挖掘,可以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開拓健康、養老、旅游等多個大類的創業方向。最后,他提到,大學生要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把握機會,插上創業騰飛的翅膀。同時,姚教授也希望本次報告能為在場學生提供一些關于創業的商業智慧的借鑒。
本場報告會蘊含豐富的商業內涵,姚教授通過新鮮的創業案例、豐富的理論內容和卓有成效的商業模式畫布,贏得了同學們經久不息的掌聲。此次報告會由教務處、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聯合舉辦,作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講座”暨“科技人文講堂”系列之一,進一步提升了我校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了科技、商業與人文的結合。
(文:朱仁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