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我校人文學院邀請,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賢文做客科技與社會前沿論壇,并分別于10月9日下午和10日上午在環境資源報告廳為我院師生作了“科學計量學與科學知識圖譜:理論與方法”和“科學計量學大數據與Altmetrics”的兩場主題講座,報告會由王高峰副教授主持,人文學院、圖書館等眾多師生及部分校外學者參加了報告會。

王賢文教授緊跟時代潮流,時刻把握科技前沿動態,洞察到大數據時代下的新興科學計量學,并率先在該領域做出了顯著成果。10月9日下午,王賢文教授介紹了傳統科學計量學的理論基礎和發展歷程以及Citespace,Vosviewer等作圖工具的作用,結合科學技術哲學的特點,以庫恩的科學革命的范式理論為例,講解了怎樣用現代技術手段分析經典的哲學理論,給全體師生的科研方向帶來了極大的啟發。
10月10日上午,王賢文教授介紹了新興的科學計量學-Altmetrics。從大數據和科學計量學、Altmetrics、科學計量學大數據的挖掘、數據來源等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了Altmetrics的發展歷程。
王教授首先介紹了Altmetrics產生的社會背景。出版業的變革、互聯網時代社交網絡的蓬勃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社交平臺,Altmetrics應運而生。接著,王教授從Altmetrics的研究意義、指標與引文指標相關性的分析、影響因素、文本挖掘等多個研究方向,向大家展示了Altmetrics的巨大研究前景。并且他以自己對“科學家時間”的研究為例,生動形象的講述了從研究靈感的出現到數據采集的復雜和引起巨大關注的科研過程,這給同學們深刻的啟發,科研乃是漫漫長路,成功的前提是沉心靜氣和苦心鉆研。王教授最后介紹了豐富的數據資源庫和Altmetrics的優勢和弊端,這也有利于師生在以后的科研中少走彎路。

講座結束后,同學們仍意猶未盡的向王教授虛心請教,王教授耐心幽默的為師生答疑解惑,此次學術報告促進了我院師生對數據挖掘相關問題的理解,傳統文科理論與新興技術結合的理念更給新文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廣大師生在此次報告中受益匪淺。
王賢文教授簡介:
王賢文,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連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副部長,擔任 Journal of Informetrics編委、 Frontiers in Research Metricsand Analytics期刊副主編,以及十余本SSCI期刊的審稿人。主持國家及省部級課題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SCI論文近30篇,多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 ESI熱點論文,被 Nature等全球數十家媒體報道。
撰稿:孔青青 攝影:汪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