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陳履生應邀來我院交流。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書記褚建勛,徐飛、王祥、方浩等一線從事藝術教學的老師以及學生代表到會參與討論。

陳履生教授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大學、吉首大學特聘教授等多個職位。其作品曾入選當代水墨新人獎,并獲“牡丹杯”國際書畫大獎賽優秀作品獎,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出版論著50余種,主要有新中國美術圖史1949-1966》、《以“藝術”的名義》等。

陳履生教授首先贊揚了科大濃厚的學習氛圍,隨后分享了國內博物館及藝術發展的趨勢。他指出,由于長期以來我們對藝術的把握及推動一直止步不前,進而提出了“歷史與藝術并重”的新理念。他認為,在藝術探索過程中,傳統的經驗判斷已經不能解決現在存在的問題,要感謝科技手段的應用,要依賴新科技手段的發現來解決目前仍然沒有突破的問題。此外,陳履生教授還探討了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即科學與藝術的關系是并進與交融,跨界與突破,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也不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一方面要注意科學與藝術關系的理念的轉變,另一方面是對設施的完善。希望中科大博物館建設能夠在全國有引領作用,也希望大家多多走進博物館參觀瀏覽。


在場老師和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徐飛教授認為,博物館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是必不可少的。針對在場學生提出關于人文學院目前的課程設置只是服務于科學而不是致力于藝術發展的問題,陳教授認為,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一個問題,藝術可以服務于科學,但是藝術不是只能服務于科學,藝術是具有獨立性的,二者應該是一個交融的關系。人文學院的課程設置應該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這也是一所綜合性大學的要求。
最后,陳履生館長希望科大人文建設要有國際視野,面對當代藝術發展的潮流。凝聚共識,共同推進科大新文科的發展。此次交流會圓滿結束。
(人文學院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