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晚,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劉奇先生作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魅力人文-興業講壇”暨“英才論壇”, 在東活五樓學術報告廳做題為《歐美還是拉美?——對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新思考》的報告。本次活動由圖書館、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和教育基金會聯合舉辦,報告會由圖書館直屬黨支部書記兼副館長汪忠誠主持。

劉奇先生介紹了中國歷史上城鎮化的三次浪潮,分別發生在春秋戰國時代、宋代和改革開放以來,這三次城鎮化浪潮在動力、背景、目標和效果等方面均有不同,當今的城鎮化浪潮是以產業支撐為背景,提高人的生活品質為核心,發展經濟為手段,享受城市生活為目的。我國的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增加到2012年的52.6%,只用了短短三十多年就走完了西方國家耗時三百年的城鎮化道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困擾發展的重大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對城鎮化的內涵、格局、路徑、速度、功能、規劃等六個方面認識模糊,存在干得好成歐美、干不好就有掉入拉美陷阱的危險。他指出,以為工業可以取代農業、城市可以取代農村的錯誤觀念現在正在膨脹,應當重新審視鄉村的價值定位。城市和鄉村分工不同,城市的存在是以鄉村為基礎的,鄉村是城市的源頭活水。“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向往”。劉奇先生提出了關于城鄉一體化的新思維,要充分調動民間力量、社會力量開發小城鎮,走大學帶城、國有企業造城、市場興城的路子,通過“向左入市、向右進鎮、向上提升”推進市民化,推進城鎮化、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在交流互動環節中,現場聽眾提出了如何維護保障農民權益、發展小城鎮對于大城市有何影響、城鎮化是否會割裂城市和農村的聯系、對于東北農村發展的看法等諸多問題,劉奇先生都一一做出精彩的解答。
報告會持續了近三個小時,會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劉奇先生的報告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向我們詳細介紹了我國城鎮化建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的出路,讓廣大師生受益匪淺。
(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