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晚,“魅力人文—興業論壇”系列報告會在東活五樓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田青研究員為我校師生帶來精彩學術報告“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人文學院分黨委分書記潘正祥主持本次報告會。

     講座伊始,田青先生對當今社會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現狀作了概述,并對國家領導人率先垂范倡導優秀傳統文化表示堅決支持和由衷贊嘆。報告中,他運用“5000年、100年、30年”這三個時間單位來解構國人在滄桑巨變中的所思、所感和所為。他指出,5000年的悠久文明既是我們的驕傲,更是我們民族自尊心的源泉,而近代100多年來中國受盡屈辱,與我們曾經的歷史輝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強烈的對比。面對抵抗西方侵略的屢次失敗,國人誤以為傳統文化不僅無用而且誤國,所以反傳統、反傳統文化幾乎成為1915年《新青年》創刊以來100年間中國社會精英的共識。即便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物質財富急劇增長的同時,仍然有許多珍貴的歷史記憶不知不覺地消失了。尤其是頭20年,對傳統文化的沖擊、擠壓和掃蕩,令人心痛。但最近10來年,國人開始重新審視傳統文化,強調要重視和保護文化遺產。

     當今社會如何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田青先生別出心裁地提出要從維護“三根柱子”和夯實“兩層樓”著手。他說,儒、道、釋是支撐我們傳統文化的三根柱石,而以漢字為載體的精英文化和以草根文化為底蘊的非遺保護則是我們弘揚傳統文化的“兩層樓”,缺一不可。  田青先生的學術講座緊扣當下傳統文化復興的歷史任務和時代主題,不僅贏得我校師生積極參與,還吸引了其他高校諸多師生前來聆聽,使得本次講座顯得別具一格。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育基金會)
W02015081429940732984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