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中華文化大學第十九次講學,也是本年度的首次講學活動在水上報告廳如期進行。雖然春雨瀟瀟,但是校內外的中華文化的愛好者冒雨準時到達,熱情依舊,現場仍然濟濟一堂。
圖1、計主編報告
首先由安徽社科院黨組成員、《江淮論壇》主編計永超先生作專題講座,題為“文化是幸福的加速器”。報告分兩部分:一是關于幸福的話題;二是談文化在幸福中的重要地位。計主編從李克強總理的話“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導入,引出幸福的話題,他緊密聯系實際,從古文字解讀了“幸福”兩字,指出:“幸福”是物質和精神活動的統一體。暢談了人們對幸福的渴望和對幸福不同的解讀。講述生動的小故事后,計先生總結出“八字秘訣”——幸福就是“感受擁有,知道創造”;在第二部分,計先生解讀了“文化”相對于“野蠻”的內涵,談到中華文化的大“道”。一個人如何做到質樸與文雅相統一?他旁征博引實例,建議大家讀三類書籍:一是哲學書;二是歷史書;三是科學藝術書。最后,計先生總結到:每個人學一點哲學,知一點歷史,再有一兩個藝術愛好,那么會感到幸福,感到這個時代充滿光明。
圖2、夢響樂團演出
在中場的才藝展示環節,安徽夢響民樂團專程冒雨趕來,演出了三首經典民樂,包括樂器合奏、笛子獨奏、演唱等。樂團成員多來自省市歌舞團專業演員,專業水平頗高。王玉團長和指揮陳海昌先生都是中華文化大學堂的學員,他們創意把國樂融入國學的課堂,讓國學插上國樂的翅膀,讓國樂沐浴哲理的靈光,使音樂的美滋潤中華文化大學堂。在場聽眾修國學,聽國樂,讓夢想在實踐中奏響,他們的精湛演出,受到全場熱烈歡迎。
圖3、中科大老年服飾舞蹈表演隊演出
接著,由大學堂首批學員晏渝老師領舞、宋振玉醫生領唱,不久前剛獲全國中老年服飾風采大賽銀獎的中國科大老年服飾舞蹈表演隊表演了服飾情景舞蹈“太湖美呀太湖美”。服飾情景舞蹈是集模特、服飾、舞蹈、音樂合為一體的一種新型表演形式。具有時尚、典雅、清心等的特點,令人耳目一新,賞心悅目。對中科大的老教師們的精彩演出,全場掌聲雷動。
圖4、劉仲林教授發言
在連續學修環節,劉仲林教授詳細介紹了本年度講學和研討活動安排。根據中科大校領導意見,本年度將重點加強中華文化的系統性學修,完善學員制。劉教授先從馮友蘭先生的“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對聯,引出中華文化大學的定位:“承道統,啟新命,同修行”。在系統學修中,要以中華文化大師張岱年先生“綜合創造”觀為指導,以“道”的修行為主線,以大眾實踐為落腳點,從中華文化整體的高度,凝練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精髓思想,探索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一體化的“三關六學”修行之路。他形象的比喻說,這就是中華文化大學的特色:“頂級配置,大眾擁有”,理論高度和實踐廣度融會為一。劉教授詳盡地介紹了一年的學修進度和計劃。
在文化學修的交流環節,瑤海區教育局袁乃玉副局長發言的題目是“悟道·行道·傳道”,袁先生通過自己的悟道、行道和傳道的親身經歷,談到從小知識到大智慧,再到對于“止于至善”的大道追求。袁先生在帶動身邊人“同修行”方面,做了富有新意的探索,他組織幾個學修圈,大家同學共修,他當場介紹了一起來學的三個家庭。
接著學員李靜以“大學堂志愿者走進冬令營”為題,向大家匯報了春節期間,大學堂志愿走進親子冬令營的情況,志愿者們身體力行,傳遞弘揚傳統文化的精神深深打動了現場的聽眾。她說:“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中華文化大學堂的志愿者,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忘我服務的情操、身體力行的實踐,傳遞、弘揚傳統文化。師生們的悟道之修,在這次活動中得以實踐、升華。”
本次講學活動,除了有本校師生和合肥市聽眾外,也有專程從阜陽、淮北等地來的中華文化愛好者。
圖5、聚精會神的聽眾
(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