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魅力人文—興業講壇”系列學術講座在東活五樓國際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美國圣迭戈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程貞一先生應邀作題為《物理學家與中華科技史研究》的學術報告。我校人文學院院長劉鈍主持本次報告會,人文學院黨委書記潘正祥代表主辦方向主講嘉賓贈送紀念品。
報告會開始,程先生從自身求學及研究事業經歷講起,通過對每一階段發展歷程的扼要介紹,為與會者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科學家求索歷程回顧。他指出,自己研究科技史,正是源于求學之初對物理授課教師一次問題解答的不滿而引發的思考。年輕的時候伴隨著遠赴各國的學術研究生涯的發展,逐步認識到美國與西歐國家,乃至俄國、日本等國對物理學研究的不同之處,即相比較于美國,后者對歷史的研究更加重視,而這一發現也激發了他對科技史的不斷探索。
求索中,程貞一教授發現中華文明傳統科學思維不僅與20世紀初問世的“現代物理”沒有顯著沖突性,而且可以直接容納這些科學知識。例如,量子理論的“波、粒二元相對性”與西方亞里斯多德傳統思維出現了沖突性,卻能夠直接納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陰陽二元相對性”的思維框架中。即便是“不確定性”這一現代科學概念,中華傳統文化也不完全生疏。因為在“陰陽二元相對性”的思維中,“陰”與“陽”二者之間也不是完全分割,而是相互包容的。這種陰陽不確定性還生動的體現在眾所周知的太極圖之中。
講座中,程先生還特別指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與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倡導仁愛、強調德治,而且蘊含著豐富的科技思想,可惜現在的人們往往意識不到中華文明的哲學科學思維與現代科學的關聯,這是讓人遺憾的。
最后,程教授與我們大家一道共同分享了他在美國圣迭戈加州大學連續20年開設“中華科技史”課程的艱難歷程與發展概況,加深了與會者對中華科技史的了解與認知。
(人文學院、教育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