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復興論壇”系列講座之三十六講暨新生“科學與社會”研討課主題報告會在東區大禮堂舉行。著名古生物學家周忠和院士作客中國科大,為我校2014級本科新生作題為《我們的好奇心都去哪兒了》的精彩報告。

校黨委副書記蔣一教授致歡迎詞,勉勵科大學子要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努力提升文化素養,做既有知識又有文化的人。 教務處處長周叢照教授主持本次報告會。

報告會一開始,周忠和院士就對報告會的主題——“好奇心”做了扼要地解釋。他指出,好奇心代表著人的求知欲,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主要驅動力。接著他引用孔子、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等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名句,闡述了好奇心對科學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并聯系畫家莫爾斯發明電報和聾啞語教師貝爾發明電話等實證案例,進一步指出相對于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可能更為重要,而好奇心則事關問題的提出,是一切創新的源泉。在論及當今社會我們的好奇心在不斷消解時,周忠和院士認為要結合歷史文化的發展進行分析,應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汲取精華,剔除糟粕,規避東方神秘主義和迷信,建立和完善誠信的社會價值體系,讓人們在快樂和自由的環境中學習與思考,不斷保持和拓展好奇心。

周忠和院士最后引用國學大師陳寅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名言,作為本場學術報告會的結束語。他還與現場聽眾分享了他對我校孫立廣、鄭永飛、李曙光等教授、院士的深刻印象,贊嘆他們追求科學精神的勇氣和魄力。
周忠和院士視野開闊、思想解放,博學多識、談吐風趣,講座中多次深入淺出地引經據典,并與現場科大學子積極互動。本著“沒有愚蠢的問題,只有愚蠢的答案”這一觀點,他對同學們提出的諸多問題都一一予以正面回答。整個互動過程掌聲連連、精彩紛呈。
(教務處、人文學院、教育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