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魅力人文—興業講壇”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系列講座” 在東活五樓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美國馬里蘭大學終身教授林靜為我校師生帶來一場“中華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學術報告,人文學院分黨委書記潘正祥主次本次報告會。
整場報告會圍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而展開。林靜教授首先以美國為例,用大量事實說明美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社會,如果我們不深度了解美國,不知道“傳播什么”、“怎么傳播”和“誰來傳播”,中國文化在美國就會陷入“自娛自樂、雞同鴨講、包裝銷售”等困境,很難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關于如何避免文化傳播的誤區?林教授認為,一方面要尋找共同點,在“理解、分享、交流、平等”的基礎上學會對話,尋找共同的語匯、共同的情感關懷;另一方面要培養既精通東方文化又了解西方文化的人才,尋找切入點,善于用現代語言表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哲學、社會發展、人類未來進步的角度提煉中國文化的思想精華,將其呈現給世界。
講座中,林靜教授借鑒美國學術界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和中國孔子學院在海外的發展現況,強調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要影響和提升世界文化,就要深層次開發中國文化內涵。例如,中國語言的智慧、中國藝術的神妙、中國文化與現代科技的交互影響、中國哲學與世界文化的接軌等。為此,她建議要高質量翻譯出版中國文化著作、建立多樣化、多層次的中國文化研究團體、設立中國文化教育研究基金會,讓行家和專家來主導中國文化對外傳播。另外,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政府與民間、民間團體與企業、文化志愿者與普通中國人,都應為之努力。
關于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林教授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明理應分享、互惠、互學;要以心比心、共同創造,在創造中出新,在與世界文化共同創新中提升中國文化;中國文明能夠積極應對全球重大問題的挑戰;中國文化既可以融入世界,也有獨樹一幟的自信。
(人文學院教務處教育基金會)
